泉州人對面線情有獨鐘,面線糊就是泉州人最喜歡的小吃之一。在閩南地區(qū)還有一種關(guān)于面線的做法深受市民的喜愛,那就是干撈面線。近日,記者來到鯉城大酒店,廚師林炳丁向記者展示了這道傳統(tǒng)小吃的制作過程。
制作
燙煮30秒瀝干才有嚼勁
干撈面線制作方法并不復(fù)雜,只見林炳丁取出一個平底鍋,倒入一點油后,開始煎蛋。蛋煎好后,取出鍋中呈片狀的雞蛋切成長絲狀,放在一邊備用。
接下來開始最關(guān)鍵的一步——撈面線。只見林師傅將水倒入一口大鍋煮沸,然后放入粗面線,面線在沸水中燙煮30秒后立即取出瀝干。“要注意面線在沸水中煮的時間,不能過久,燙久會糊了。”林師傅提醒,做干撈面線一定要選擇比較粗的面線,煮出來的口感才會有嚼勁。
面線做好后,林師傅開始準(zhǔn)備配料,將干貝、蟹肉、香菇放入油鍋中,加入少量加飯酒、雞精、胡椒粉、味精等調(diào)味料,翻炒后倒入瀝干的面線,加入蔥頭油以及切丁的芹菜和香菜,再翻炒幾下后出鍋。將煮好的面線放入小碗,然后倒扣盤中。最后一步,取少許高湯入鍋,加入少量生粉勾芡及適量的蔥頭油,將濃湯澆在面線旁,取雞蛋絲及蘿卜絲鋪于面線上,一道色香味俱全的干撈面線就做好了。
“做干撈面線一定要放蔥頭油,味道特別香。”林師傅介紹,之所以在面線旁澆上高湯,主要是防止面線放久了煳在一起。吃的時候,將濃湯和面線進行攪拌,會更好吃。
品嘗
口感柔韌爽口
泛著熱氣的干撈面線,讓人不禁味蕾大開。記者趕緊拿起筷子,夾上面線放入口中,發(fā)現(xiàn)面線口感柔韌爽口,再舀上一口濃湯細(xì)細(xì)品嘗,湯汁香甜。將面線和濃湯輕輕攪拌后,帶點嚼勁的面線和鮮美的湯汁混合著入口,吃起來別有一番滋味。
閩菜大師程振芳告訴記者,他小時候就曾吃過干撈面線,做法更為簡單,不用加高湯,直接將燙煮瀝干的面線放入炒好的配料中,加入蔥頭油一起攪拌,有時候晚上餓了,他就喜歡吃上一碗干撈面線,口感韌滑,真是百吃不厭。
寓意
福壽綿長討吉利
“在閩南地區(qū),長長的面線寓意福壽綿長,面線帶有祝福和討吉利的寓意,一些產(chǎn)婦產(chǎn)后都喜歡吃干撈面線,既能補身體,又討個好彩頭。”程振芳告訴記者,產(chǎn)婦在坐月子期間食用干撈面線,在最后攪拌的過程中,還可以放入少量的紅酒,因為紅酒具有補氣養(yǎng)血的功效。(記者 王麗虹 戴涵琦 文/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