養脾散是一種中成藥,在永春當地家喻戶曉。除了藥用,作為與食材結合制作而成的美味菜肴豬肚養脾散,更是被當地人稱為四季皆宜的開胃健脾地方特色菜。近日,記者來到永春探訪這一美食。
當天備料小火慢燉
記者在永春縣石鼓鎮當地人的推薦下,尋覓到一家做豬肚養脾散的餐館。店老板林生福介紹,豬肚養脾散是店里的招牌菜。“如果是熟客,要吃這道菜,一般都會提前預訂,因為不一定天天都有。”他說,為了保持食材的新鮮,他們都是當天備料,而因為要用小火慢燉,烹飪一道美味的豬肚養脾散前后要花4個多小時。
“養脾散是一種很好的開胃健脾中成藥,經研究后被加入食物里,成了一道菜。豬肚養脾散一定要趁熱吃,豬肚不能燉得太爛,要保持肉質的嚼勁;養脾散不能放太多,否則藥味太濃。另外湯味也不能太咸,不然會破壞藥效。”林生福滔滔不絕地介紹道,灌滿蛋汁的豬肚熟透后帶有嚼勁,散發蛋香,濃郁的湯汁夾雜著淡得只有細細品味才能嘗得出的藥味。一口肉,一口湯,回味無窮。
灌進蛋汁加入藥材
那么,這道美食是如何制作而成的呢?他介紹,首先要把豬肚洗干凈。這可是一項技術活,如果處理不好,就會影響菜肴的味道。然后把雞蛋打勻,加入適當的水和調料進行調味并均勻打散。接著把洗好的豬肚開口一邊先用針線縫起來,在另一個開口處,小心翼翼地慢慢倒入雞蛋汁,不要溢出,再用繩子或牙簽將口子封起來。
同時,燒一鍋水,待水開后,便可把處理好的豬肚放進去煮,直到蛋汁將豬肚撐得鼓起來,就可以把散發著淡淡蛋香的豬肚撈出鍋了。放涼后,用刀把豬肚切開然后切塊,此時,可以看到蛋汁緊緊地貼在豬肚內壁上。最后,在開水中加入適量的養脾散,將豬肚塊倒入,用小火繼續燉,直到湯汁味道與豬肚融合就可以了。
“火候的把握很關鍵,既要讓養脾散滲入到湯里,又要保持肉質的嚼勁。”林生福說,為了使口味更接近大眾需求,他每次加的養脾散用量適中,不至于使湯味有太濃的中藥味,“為了更好地體現這道菜最原始的味道,基本不放鹽。”
健胃補脾備受歡迎
養脾散有健胃補脾的功效,用它煲出來的豬肚湯,藥效被吸收在豬肚里,好吃又養生,對食欲不振也有良好的療效,是一道四季皆宜的美食。采訪中,服務員端出一鍋剛出爐的豬肚養脾散,遠遠地就能聞到一股香味。煲好的湯微微呈淡褐色,記者輕輕舀起一勺品嘗,只覺得濃濃的豬肚香中混合著養脾散的淡淡藥味,讓人食欲大增。夾起一塊豬肚咬一口,感覺肉質又Q又有嚼勁,還沁著一股蛋香,叫人回味無窮。(記者 張君琳 通訊員 姚德純 實習生 桂曉芳 文/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