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時節(jié),在南安美林、洪瀨等地,小吃清明粿即黑粿是必備的祭品之一。洪瀨鎮(zhèn)一家店鋪做的黑粿,色澤墨黑油亮,質(zhì)地柔韌潤滑,味道清甜爽口。日前,記者前往探訪其制作過程。
節(jié)日必備
平時熱銷
據(jù)悉,在清明時節(jié)用清明粿祭祖已有幾百年歷史。南安洪瀨鎮(zhèn)陳秀清家族做黑粿已百余年。她說,自從她嫁到婆家后,就跟著婆家人做黑粿等各種粿類,至今已有30年了,“我老公的奶奶那一輩就開始做粿。”
她介紹,每年清明節(jié)期間,不僅南安地區(qū),泉州市區(qū)、晉江和石獅也有人向他們購買黑粿。黑粿作為一種小吃,平時也有人購買。“農(nóng)村風(fēng)俗比較多,小孩周歲或是喬遷等,都有人買黑粿。”陳秀清的丈夫介紹,曾有石獅的一戶人家一訂就要一萬個,為此他們忙活了三四天。除了農(nóng)村風(fēng)俗需要,黑粿的味道已經(jīng)深入人心,“平時,有人突然嘴饞,也會來買。有些人要出國,也會買一些帶出去,前往美國、菲律賓和馬來西亞等國家的顧客都有。”
清明粿應(yīng)該怎么做呢?陳秀清介紹,簡單說,就是用糯米粉、茈草(閩南語稱茈殼)、白糖混合充分揉搓后,搟作皮,以綠豆沙或者芝麻花生為餡,包裹后蒸熟而成,是一種粗糧細作的小吃。
接著,陳秀清又做了詳細介紹:第一步要準(zhǔn)備茈殼,黑粿之所以變成黑的,就是因為這種草。茈殼一般于農(nóng)歷十一月收成,曬干后,第二年農(nóng)歷四五月可以用。用時先把茈殼取出清洗,放到高壓鍋里煮半個小時左右,再放入機器內(nèi)攪碎,然后放在一個大鐵鍋里,加入花生油和白糖,用大鏟子攪拌均勻。茈殼處理好后,將它們和經(jīng)過水磨的糯米一起搓揉,“盡量揉久些,以便茈殼能充分和糯米攪拌均勻”,過一會兒,黑色的茈殼和白色的糯米便融合成黑色的米團。
加入甜餡
旺火蒸熟
接下來,就是包餡兒。若是包綠豆沙餡,要先把綠豆洗凈蒸熟,加入白糖攪拌成泥;若是包芝麻花生餡,要把花生和芝麻洗凈后,分別在鍋里炒熟,然后放入攪拌機攪碎備用,加入白糖攪拌均勻。餡準(zhǔn)備好后,抓一個米團,揉圓,在中間開個洞,加入餡,然后輕輕包好,再揉搓一下成圓形狀。
弄好幾十個黑粿后,外表抹上一層油,然后輕輕放在蒸籠內(nèi)的粽子葉上,置爐上旺火蒸20分鐘即可。
嘗一口剛出鍋的黑粿,軟軟的,黏黏的,滿口草香,還帶點綠豆沙餡的甜味兒,味道確實不錯。(記者 黃雅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