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安溪縣城廂鎮(zhèn)光德村,每年立冬節(jié)氣之后,家家戶戶都開始準備制作柿餅。制作最繁忙時,村里每棟樓的樓頂上都晾曬著擺放整齊的柿餅,看起來一片金黃。近日,記者來到光德村,探訪這一泉州名小吃的制作過程。
柿餅軟糯香甜,倍受喜愛。
“為了做柿餅,每年10月份開始,我們就到三明、漳浦以及安溪的福田、桃舟等鄉(xiāng)鎮(zhèn)預(yù)定柿子,等到立冬時再去采購。那時天氣冷,柿子不容易變質(zhì)。”從懂事起,村民凌偉斌就看著家里人挑選柿子、制作柿餅,雖然是“80后”,他早已學會制作這一傳統(tǒng)小吃。
“一般會挑選又大又圓、不太成熟的柿子,一斤6個左右,個頭要均勻。”他介紹,首先要將柿子蒂上的葉子去除,然后削掉柿子皮。以前要手工削皮,這兩年開始半機械化,10秒就可以削好3個柿子。隨后,將一個個削好的柿子放置到圓形竹匾里,拿到樓頂晾曬。如果天氣晴好,一般曬兩周后就要翻個面,把有蒂的一面朝上繼續(xù)曬,才能保證曬得均勻。
隨后的日子里,要不停地對柿子進行翻曬,并且要一邊曬一邊捏,對柿子進行整形。柿餅成形后,還要通過補曬等處理,讓柿餅的糖分充分外溢,漸漸出現(xiàn)白霜。晾曬的整個過程大概持續(xù)一個多月。最后,將柿餅按等級區(qū)分包裝成品,放在甕內(nèi)等容器內(nèi)貯存,等待出售。
記者拿起一個做好的柿餅咬了一口,感覺表層的白霜有些甜,果肉也帶有甜味,而且有嚼勁,味道清香可口。吃著柿餅,再喝幾口茶,真是回味無窮。
“據(jù)說柿子有滋補、止血、清熱解渴、健脾潤喉等功效。”凌偉斌說,不少人特意來到村里采購柿餅,作為禮物送人,也有人把柿餅煮成湯,讓坐月子的女性滋補身體。(記者 石偉琴 文/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