細節控,遙望王永慶
丁亦從不相信數據——只要這些數據不是其親自所得。“在潛意識中,他都會認為所謂的第三方數據都是假的。”徐陽說。在倫敦奧運會結束后,一些下屬會拿出第三方媒體監測投放、分析、總收視點、千人成本等簡報數據向丁匯報,丁對此都大加反駁。
這或許源于丁本人對數字過于敏感。在倫敦奧運會期間,他甚至會親自計算安踏的廣告投放次數,并會因某場關鍵比賽的廣告投放次數少于競爭對手而大發雷霆。準確的說丁只在一種情況下相信數據,即數據難看時。在奧運會后期,回到中國的丁曾在凌晨四點發微信給下屬,要求其解釋為什么某一天安踏的廣告投放次數少于李寧。而在日常經營中,丁最關心的數據是同店增長、庫存與及時回款。
“丁世忠會盡其所能從其周圍的一切人和事中汲取信息。他就像是一塊精明的海綿。”張濤說。丁本人即是安踏產品體驗者,他曾戶外郊游,發現安踏鞋子打滑,事后追究發現其鞋底橡膠不適于戶外產品。有一次,丁身穿籃球褲爬山,發現安踏籃球褲腿比一般的褲子要長,經詢問得知籃球褲的設計行規即如此。不過,丁對比并不滿意,他要求設計研究消費者籃球褲的日常穿著習慣,以便弄清是否真的需要長一些。
類似的例子還有很多。一次,楊紫明去丁的辦公室,發現丁若有所思,他脫下鞋子拿起來聞一聞,他甚至也讓楊也聞一聞。楊倍感詫異。尷尬之下,丁解釋稱其所穿鞋子的制作工藝中裝有抑制腳氣的芳香劑,他想了解一下這種物質是否真起作用。
這種投入或許源于父親的身教。“我最常對他說的就是,做事情要全身心投入。你不拼命去賺錢,錢不會自動跑過來找你。”丁世忠的父親丁和木對《環球企業家》說。
但在丁世忠看來,他的錢已足夠多了。在金錢之外,丁的終極目標是成為臺塑集團董事長王永慶式的人物。2007年,丁與偶像王永慶有過一次貼身偶遇,地點是在香港維多利亞港邊的怡東酒店。令丁世忠倍感驚奇的是陪同這位九十歲老人的僅有兩名助理,老態龍鐘的王仍親自辦理入住手續,完畢之后,王一個人坐在大堂沙發上閉目養神。丁世忠遙望良久,未敢驚擾。
不好意思,題目我是非常的喜歡的,但我個人認為文章寫得相當的弱智。
這也是中國特色的一部分,盲目的開篇英雄崇拜以及魯莽的手撕鬼子描述。丁總肯定有過人之處,以及各種金光閃閃的東西,否則他做不到今天的位置。但文章通篇表示的個人英雄朝拜以及濃濃的超級業務員背景,我們不難在改革開發的每一個時期內,找到其相同的文字元素。人治天下,法力無邊!
但或許我們簡單來讀一下此篇文章會好一些,就把它作為類似陳安之老師的書籍品讀吧,它一定是一個超級富豪在確立現有的江湖地位的時候,仍然如屌絲害怕失去女神般奮斗的過程。它一定是勵志的,讓那些開始職業生涯的孩子找到精神的歸宿,讓更多被數據重壓下職業經理人感覺到自己還有很長的路,并且路途中荊棘密布。
如果我們這樣去品讀此篇文章,OK,清晰了,我們知道那些加黑加粗的字,一定是閃光點,我們的評論,應該順著這個思路去發散。
但事實我看到的是跟改革開發幾十年來從來沒有欠缺過的版本,都是一人扛著大旗,沖在槍林彈雨,然后占領了陣地,并依然沒有立刻享受鬼子留下的肉罐頭,仍然目光迥迥的盯著鬼子撤退的方向,如果他是一個廣東人的話,他一定會說:我日你大爺小鬼子,邊個黎都得!
我沒有否定安踏的成功,只是質疑現金這個階段,作者還是以這種方式來詮釋文章,或許丁總看到也只是一聲嘆氣:哎,怎么說了,沒法說~
我們就試想倆個問題:
1,倆丁再有三頭六臂,他也只是一個人,先不管他是否成功。
2,是否一個人一生中不會犯錯誤?
而通篇強調的丁對自己的苛刻,對下屬的毫無情面的嚴厲,以及嚴厲過后又對事不對人。我不認為這樣的領導能做起一個龐大的企業。是否一個這么大企業在斷定事情或類似看一個人的時候,我們要先看人品?
我總結的一句對于生意以及銷售的話是:生意幾千年來從來沒有改變過根本,我們要做的就是通過努力工作和總結,找到其規律。用正確且可以復制的方法和方式創造銷售的高潮,并將此高潮持續!
這樣,咱們從高潮談起,試問如果按文章所說,倆丁一直高潮,但有一天高潮不在的時候怎么辦?或者他們出現判斷失誤的時候呢?
我應該是最早的安踏消費者,那年我還在偏遠的南方小縣城,我讀出初一,當時在120元一雙安踏籃球鞋,我非常的喜歡。到后來漸漸的貴了,最離譜的是在某一年贊助了CBA以后我發現它和李寧一樣貴了,設置一下趕上了耐克。我就一直沒有買過,因為當時它的品牌建設確實沒有跟上,至少我作為消費者沒有認同它的價值。
但后來,我接受了它和李寧差不多的位置,因為品牌運作上來了,至少我個人覺得,我愿意花600元去買它的一雙球鞋,并且朋友問到我花了600元購買安踏的球鞋,他不會覺得我是被地攤商人給宰了,或者我故意吹牛說我能買多貴的鞋。
這些是品牌運作的結果,這些是安踏大手筆對于自身品牌的建設。它可能從倆丁兄弟的點滴中帶動,但那一定是帶動。企業做大,領導人做的任何事情,都擺脫不了圍繞這三個點:1,樹立正面積極的精神力量。2,確定大方向性。3,協調資源,調整團隊狀態。
雖然文章有描述這些方面,為什么我還是覺得別扭呢,或許這跟我小學時候看到的勵志文章毫無區別,我不知道倆丁兄弟,或者張濤同志看到會怎么想?張濤我很喜歡,他非常的犀利,且我感覺他的思路是明確的,屬于實干派。至少在那次虎嗅的線下會議上,我覺得他不錯。但文章中有一段他的話,只是截取。
這類文章一抓一大把,有可取之處,各自拿走。但也有考驗人智商的地方。
我純扯淡,但這種思考我并不覺得沒有意義~
思路顯然有些亂,也就想到哪里寫哪里~扯淡也好~深吸一口氣
版权声明 |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网站地图 | 回到顶部
电话:0595-28985153 传真:0595-22567376 地址:福建省泉州市丰泽区田安南路536号五楼 站长统计
CopyRight ©2019 闽南网由福建日报社(集团)主管 版权所有 闽ICP备1020650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35120190010
闽南网拥有闽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闽南网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