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都深讀·第六十七期
留住鄉(xiāng)愁
安溪劍斗鎮(zhèn)后井村,阿嬤在家門口的守望,成了我們相機里最動人的畫面
閩南網(wǎng)11月24日訊 離開祖祖輩輩生活的故土,卻攢下了一段段美麗鄉(xiāng)愁。
當時光緩緩回到1972年,作為泉州的一個“生命庫”,南安山美水庫建成。伴隨它“誕生”的是,一批南安九都人遷徙他鄉(xiāng)。從那一刻起,他鄉(xiāng)即故鄉(xiāng)。
而后,九都大山的子女們移居南安的洪瀨、康美、東田、碼頭等地及省內的長泰、同安、三明、平和、南靖、漳浦。
在《九都鎮(zhèn)志》里,我們找到了這段歷史的影子:遷移4264戶23347人,最后九都剩下6000多人,就地遷高重建。到了1996年,因山美水庫擴蓄,又動遷1428人。
目光從歷史的縮影中抽離,泉州最大的水庫安溪白瀨水庫,預計明年年底開建。這意味著,安溪和永春兩縣5個鄉(xiāng)(鎮(zhèn))15個行政村及2個集鎮(zhèn)所在地的36664人,將開始另一場大規(guī)模的遷徙。
他們身后,有香飄四溢賴以生存的茶園,有每個畬族村民敬重的200多年歷史的祭祖宗祠,有和山壑作伴幾十年的林場。一句話,不舍故土,但接受搬離,也憧憬第二故鄉(xiāng)的模樣。
為了留住這份“不舍”與“憧憬”,我們行走在11月底的閩南各地。陽光撒歡,暖暖午后,聽聽蹲坐在安溪古厝門前的91歲阿嬤聊家常,看看遷居同安努力打拼的南安人李義躍一家。
至此,也許,故土正如潛游在心底的魚,悠悠地浮出那片記憶海,勾勒著簡簡單單的快樂。
記住過往 重啟新生
劍斗鎮(zhèn)90%的人口即將大搬遷,以后這里將沉浸水底,成為歷史的存在
多年后,想起以前在爺爺裝地瓜的框里玩耍,姐弟倆應該有很多感慨吧
從白瀨望向劍斗鎮(zhèn),大壩建起后,這里的峽谷將變成汪洋
如此悠閑的田園生活,將在另外的地方重新開始
青山綠水,小橋人家。田園式的悠然生活,即將以另外一種方式重新啟動。
預計明年年底,白瀨水庫就要開建。安溪、永春兩個縣五個鄉(xiāng)鎮(zhèn)三萬多人,將離開故土,離開現(xiàn)在熟悉的一切,開始新的生活。
在此之前,我們用鏡頭,定格住一個個美麗的瞬間。或許多年后,它們將成為許多人永久難忘的記憶。
記住曾經(jīng)美麗的過往,迎接即將到來的新生。
相信每一次新的開始,都會帶來不同的驚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