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在網絡上訂過餐叫過外賣嗎?如果沒有,你可能已經OUT了!
據國內一家機構調查,2015年10月監測的超過50萬個移動應用中,外賣類APP用戶增幅顯著,用戶量超過4000萬,預計冬季用戶數量將持續上漲。在井噴式的增長下,網絡外賣給市民帶來方便的同時,也帶來了不少擔憂——送達的外賣真如“賣家秀”那般新鮮可口嗎?食材是否真材實料?加工環境是否衛生?一邊是輕觸手機就能享受美食的便捷,另一邊是對衛生及配送服務的無法完全信任,不少吃貨正經歷著“甜蜜的糾結”。
不過別擔心,10月1日正式實施的新《食品安全法》已將網絡食品交易納入監管,目前福建省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正對《福建省食品經營許可管理規定》征求意見,擬將網絡食品經營納入管理。有了這些“緊箍咒”,網絡外賣將上演什么樣的“風云變幻”,我們拭目以待。
朋友圈的外賣美食看著誘人
微信訂餐 方便熟人還是“宰”熟人
你在微信朋友圈里訂過餐嗎?在熟人的推薦下,你的訂餐體驗又如何?而這些食材靠不靠譜?主管部門又是如何看待呢?
專職媽媽蛋糕賣火 開工作室辦培訓班
市民關女士曾在一家翻譯公司擔任小語種翻譯工作。約在三年前,她結婚懷孕了,在產假期間,熱愛甜品的她嘗試在家里制作各種各樣的小甜點,并邀請朋友來家里品嘗,當時,即有朋友鼓勵她通過網絡從事蛋糕經營。
“當時還在翻譯公司,就沒往那方面想。”然而,讓關女士想不到的是,在她結束產假預備返回公司上班的時候,受經濟影響,公司的小語種翻譯單越來越少,于是,公司繼續給關女士“放假”,讓她在家一邊照顧孩子,一邊從事翻譯工作。
也就在那個時候,關女士開始謀劃自己的“蛋糕事業”。她一邊帶孩子,一邊通過微信接些零散的蛋糕單。由于關女士做的蛋糕料足、質好、好吃又好看,嘗過的客人和朋友在微信朋友圈曬圖、口口相傳,越來越多的人開始找她訂蛋糕。
“慢慢地,做蛋糕的時間占據了我生活的大部分,常常要到深夜才加班做翻譯。”這時候,關女士的丈夫和朋友都鼓勵她專職做蛋糕,經過再三思考,關女士辭職了,專心從事蛋糕訂單制作,“我的蛋糕都是通過微信朋友圈大家介紹,積累了口碑和客戶群體。”關女士表示,她制作蛋糕所選用的材料大部分是進口食材,以保證質量安全和口感,也因此,受到顧客的歡迎和好評,與此同時,這些好評進一步鼓勵關女士不斷創新蛋糕口味。
關女士租個工作室,一方面不用再在家中騰出場所做蛋糕、放烤箱等,另一方面,也可以讓想學做蛋糕、面包的朋友到工作室進行相關培訓。
朋友圈的外賣美食看著誘人
熟食賣家自稱無奈 造假價高品質難保
在開始做微商之前,從西北來泉州的小伙子小林一直在泉州的多個餐廳兼職。去年,微商的紅火讓他心動了。“當時想,自己在餐廳打工了好幾年,對烹飪有一定經驗,家鄉好吃的美食也多,在微信上賣應該有銷路。”他說。
然而,現實的“殘酷”讓剛剛起步的小林有些手足無措。微信上的朋友少;做出的菜式似乎不那么對泉州人胃口;定價高了賣不出去,低了又怕砸了招牌……剛開始創業的兩個月,他一直處于“倒貼”的狀態。
“后來,有專門做微商的網友告訴了我門道。我開始瘋狂地加入各種微信群,尤其是微商群。微商之間需要互相幫助,開始有不少人幫我轉發產品。還有一位朋友告訴我,得營造出一種自己生意很好的樣子,消費者有從眾心理。于是我和朋友做了一些假的聊天記錄,每天到點就發朋友圈告訴大家今日售罄,可預約明天的菜色。價格不能定太低,低了大家就會覺得原料不好,普通的材料也得當成高級的材料賣。”小林說。
打開小林的朋友圈,幾乎都是與外賣有關的信息。“各位親不好意思,今日售罄,明天趕早哦!”“晚上九點了還在送餐,老板到現在還沒吃晚飯呢,大家心疼嗎?”……在自我“炒作”中,他的生意有了起色,還擁有了一些忠實粉絲。
“說實話,生意好了,買菜做菜的時間少了,選材和烹制上的確沒有剛開始用心了。有了一定的客戶群后,我就提價了。雖然對于客戶來說實惠少了,但是我也得有贏利才能繼續撐下去。”小林說。
現在,有時候小林會被當成“御用廚師”,被邀請到客人的生日聚會、朋友聚會上現場烹飪。隨之知名度的提高,小林的“身價”漲了好幾倍。說起最初創業的日子,他有些感慨,說起如今不再那么“實誠”的做法,他覺得自己也是“身不由己”。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評論, 登錄| 注冊
肖厝口岸首次進口紅土鎳礦2025-04-27
閩南網推出專題報道,以圖、文、視頻等形式,展現泉州在補齊養老事業短板,提升養老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