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都深讀 第七十一期
十三五,創!
“五個泉州”,老百姓期待哪些好康
清晨6點30分,泉州灣方向旭日升起,滿天云彩扮靚東亞文化之都
閩南網12月22日訊 “十二五”即將完美收官,“十三五”揚帆在即。
回首過去五年,輝煌的篇章令人自豪:泉州的錢袋子漲了——地區生產總值突破6100億元,保持全省首位;泉州的頭銜、品牌多了——成為金改試驗區、東亞文化之都、全國文明城市、國家生態城市,舉辦了世界閩南文化節、海絲國際藝術節、第十四屆亞洲藝術節……
展望未來,光明的新篇亟待開啟。11月26日,泉州市委召開十一屆十次全體會議,通過了《關于制定泉州市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三個五年規劃的建議》(以下簡稱《建議》),提出要打造“創新、智造、海絲、美麗、幸福”的現代化泉州。
對這“五個泉州”,泉州市委書記鄭新聰這樣論述:一要建設創新泉州,抓好體制環境再造、城市載體規劃、人才強市戰略、綜合創新平臺建設;二要建設智造泉州,推動制造業高端延伸,加快現代服務業集聚擴量,促進網絡經濟“由虛變實”,開啟智慧城市新生活;三要建設海絲泉州,實施泉州港復興計劃,推進“大泉州”開發建設,壯大文化支柱產業,鼓勵合適產能“走出去”;四要建設美麗泉州,合力構建生態共同體,鐵腕重拳治理污染,推進生態環保工程,發展綠色生產力,健全生態文明制度體系;五要建設幸福泉州,打贏脫貧攻堅戰,補齊社會民生短板,加強城市文明建設,打造更多宜居宜業城市品牌,真正實現發展成果人民共享。
圍繞“五個泉州”,本期海都深讀,邀請市民、企業家和泉州相關部門權威人士,多視角解讀,暢想泉州未來。
未來的五年,將是奮進的五年,不平凡的五年,是泉州人“創”出來的五年。
創,是創造,是創新,是拼搏。創,是一種泉州精神!
我們有理由相信,在“五個泉州”指引下,在泉州人“創”的精神帶領下,歷史文化名城泉州,將朝著更美麗、更幸福的現代城市一步步邁進!
“十三五”,創起來!
圖解泉州
未來5年泉州生機勃勃
未來5年泉州生機勃勃
城市擴容,經濟轉型,生態提升,人民幸福……5年一跨度,5年一目標。5年一規劃,5年一巨變。未來5年,泉州將越來越美好。
泉州“十三五”規劃,明確了未來5年發展建設的六個目標和十項主要任務。這一切,都與850萬泉州人息息相關。
六大目標
經濟
總量保持全省首位,提前實現國內生產總值和城鄉居民人均收入比2010年翻一番,力爭地區生產總值超9000億元、年增8.5%左右,人均地區生產總值超10萬元。第三產業比重約占40%,輕重工業比例達58∶42,高新技術產業增加值占地區生產總值比重達16%。
城鄉
“一灣兩翼三帶”格局進一步優化,全省三大中心城市之一的地位更加凸顯;城鄉一體化發展邁上新臺階,常住人口城鎮化率達68.5%,戶籍人口城鎮化率加快提高。
創新創業
把創新擺在發展全局的核心位置,研發投入占地區生產總值比重達2%,逐步邁進創新型城市行列。
改革開放
“晉江經驗”和“泉州模式”進一步創新發展,開放型經濟發展水平全面提高,泉臺經貿合作、文化交流更加密切。
民生
現行標準下貧困人口全部脫貧,就業、教育、文化、社保、醫療、住房等公共服務體系更加健全,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水平穩步提高。
生態
系統完整的生態文明制度體系基本建成,各項環保指標控制在省下達的指標內,土地、水等資源利用效率進一步提高。
十項任務
全力打造產業升級版
“中國制造2025”樣板城市,大旅游、大健康、大物流等現代服務業大發展,特色現代農業,“互聯網+”行動計劃,海洋經濟強市,建筑業做大做強。
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
企業全方位創新,人才強市戰略,爭創國家自主創新示范區,鼓勵發展眾創、眾包、眾扶、眾籌空間,扶持發展一批科技企業孵化器、大學科技園等。
加快推進新型城鎮化
做大做強環灣型中心城市,“古城清源”龍頭帶動,“兩江”整治提升與開發,新型城鎮化“五種模式”,深化產城融合,美麗鄉村,深入推進精準扶貧、精準脫貧。
致力建設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先行區
匯聚泉州力量,海絲十大行動計劃,海絲產業園,海絲國際樞紐港,以祖地、宗親文化為紐帶全面推動泉臺融合。
著力補齊社會民生短板
加大政府購買服務力度,教育優先、試點普通高中免除學雜費,下力氣提升民眾健康保障水平,推動醫療改革,全面實施“二孩”,促進體育消費,多元就業提高收入,實施全民參保計劃,食品安全等。
提升文化之都軟實力
全國文明城市,公共文化服務均等化、打通公共文化服務“最后一公里”,實施文化產業倍增計劃,開展傳媒企業管理股改革試點,古城文化復興計劃、古港轉型升級行動,“記得住鄉愁”歷史文化街區村鎮,推動“海上絲綢之路:泉州史跡”和閩臺兩地閩南紅磚建筑群申報世界文化遺產工作,打造海上絲綢之路的文化樞紐。
打好全面深化改革攻堅戰
民營經濟綜合配套改革,金融服務實體經濟改革,國資國企改革,土地、技術等要素市場建設,農村土地承包經營權確權登記頒證,建立軍地企業對接機制。
完善現代基礎設施
泉州港復興計劃,興泉鐵路,福廈客專,廈沙、泉廈漳城市聯盟等高速,城市軌道、現代有軌電車、城市快速交通,推行城市地下管道綜合走廊模式,“七庫連通”、白瀨水利樞紐工程,“智慧城市”“寬帶中國”。
建設美麗泉州
劃定農業空間和生態空間保護紅線,全民節能行動計劃,深化兩江等重點流域水環境綜合整治,環境網格化監管,爭創國家生態文明先行示范區。
全面推進依法治市
加強地方立法工作,政府活動全面納入法治軌道,加強執法過錯追究,推進權力公開,健全行政機關依法出庭應訴,辦案質量終身負責制和錯案責任倒查問責制,“七五”普法,實施社區減負增效專項行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