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都公益+蛻變
愛心無限,但生命無常,“海都公益+”,或許無法拯救每一個人,但它已成為一種前進的動力,不少受助者,從無助、弱小,慢慢蛻變,變得堅毅、自信。
女兒離開后,李少泉把對好心人的感恩,轉化到其他需要幫助的人身上
延續父愛 他把助人變成常態
時隔1年多再次見到李少泉,他的兩鬢已明顯花白,但看上去樂觀開朗,并沒有沉溺在失去女兒的痛苦當中。
去年8月,李少泉乖巧愛唱歌的女兒欣欣,因無錢醫治,腿部腫瘤大如冬瓜。她的故事在海都報上傳播后,牽動了無數讀者的心。短短一周時間,無數愛心人士登門,上千筆愛心款紛紛涌來。很快,海都報便籌集到40萬元愛心款,讓欣欣得以到廣州接受治療。
就醫的3個多月里,欣欣經歷了一次次病痛的折磨,但頑強的她,堅持到了最后。去年12月3日,欣欣在睡夢中離去。
如今,欣欣的房間還原封不動地放著。李少泉很少推開那個房門,因為里面的每一樣物品,都會讓他想起女兒。他的手機里,保存著一張電子生日賀卡,那是去年10月,他過生日時,欣欣通過微信發給他的。而那張賀卡原件,李少泉是在欣欣去世后翻看她的東西,才偶然發現的。每次看到這張賀卡,他都久久不能從悲痛中緩過神來。
現在,李少泉在幫姐姐打理生意,為轉移注意力,他每天東奔西走,努力工作,盡量讓自己忙起來。
除此之外,李少泉還養成了一個習慣:時時關注需要幫助的人。這已經成為他生活的常態。對海都報上的各類求助信息,李少泉都很了解。今年1月,海都報報道漳州一名19歲的女生,因脊柱彎曲,輟學打工。在查看捐款明細時,海都記者發現了李少泉的名字。他當時給這個女生捐了500元。
李少泉說,其實不止是海都報上的,只要是他知道的,他多少都會捐一點。“特別是跟欣欣差不多年紀的女孩,更想去幫助她。”因為經常去銀行匯款,柜臺工作人員幾乎都認得他。
之所以這么做,李少泉說,是因為一直懷有感恩之心。欣欣生病時,那么多好心人幫他,雖然欣欣不在了,但大家的這份恩情還在,他想用這樣的方式,來回憶和祭奠他可愛的女兒。
母親去世3年多,小賀俊和爺爺奶奶生活在一起,長大了,也懂事多了
父母離開 賀俊開始學會長大
還記得2011年9月,那個靠在媽媽病床前,不諳世事卻惹人憐愛的3歲男孩賀俊嗎?當時,炎熱還未退去,31歲的媽媽沈舜燕,情緒卻陷入冰點。她被查出白血病,面臨著生命的巨大威脅。
而在兩年前,沈舜燕的丈夫患癌撒手人寰,至死都沒有聽到兒子喊一聲“爸爸”。海都記者隨后發起“集2000顆百元愛心,為小賀俊留住母愛”愛心公益接力,不僅福建省內,連省外甚至國外的許多愛心網友都參與進來,先后為沈舜燕的治療籌集到40萬元善款,讓她的生命曙光重現。
在社會關愛下,沈舜燕成功進行了5期化療。直到2012年7月19日,兒子4周歲生日的前四天,因肺部感染,沈舜燕最終沒能挺過第6期化療,匆匆離開了人世。臨走前,除了心心念念的兒子賀俊,沈舜燕惦掛最多的,便是還沒來得及當面感謝所有幫助過她的好心人。
再度來到沈舜燕的家,她的兒子賀俊已經比3年前高出一大截,爺爺抱起他時,兩個人也已差不多平頭了。前不久,他還學會了騎自行車。“這個年紀的小伙伴,就他會騎。”奶奶沈麗珍笑著說,家門口的過道比較寬,一來二去,6歲的小賀俊不知不覺就學會了。
賀俊現在在村里讀小學一年級,學習成績還不錯。“好幾個單元都考了九十幾分,有一次拿了100分,現在還當了班長。”說起賀俊的學習情況,奶奶沈麗珍特別欣慰。表姨沈小玲也覺得,讀書以后,賀俊比以前懂事了,“以前小朋友跟他提‘你媽媽去世了’,他會跟人家打架。現在他會告訴人家,媽媽是去漳州打工了……”
爺爺沈振國說,賀俊放學回到家就在自己的小書桌上做作業,“我們不識字,讀書主要靠他自覺”。接連失去雙親,小賀俊雖有時有點黏人,但也慢慢長大了。每到周末或放假時,沈振國、沈麗珍老兩口去田里干活,他都會交代爺爺奶奶要早點回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