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工銷售 成品好油泉州制造
“催化裂化、常減壓等裝置采用的是國內先進工藝技術,渣油加氫、加氫裂化等裝置采用的是國外最先進技術,煉油工藝采用行業先進的加工方案。”中化泉州石化新聞負責人驕傲地告訴記者,“業內都知道,中化的成品油品質是非常好的。”
這種說法是有根據的。資料顯示,中化泉州項目在安全環保、節能減排等七方面均達到國內先進水平,生產的汽油、柴油產品全部達到歐Ⅴ標準,在國內煉廠中處于領先水平。
一流的設備,最新的生產標準,所煉化出的產品理當成為市場寵兒才對。然而,從2014年開始,國際原油市場一路走低,“只能說中化泉州項目的投產沒碰上好年頭。”連永明說。就拿本地統計的實際數據來說,2014年肖厝口岸進口原油的均價為105美元/桶,而目前已經跌至不到36美元/桶。
相比于中石化、中石油在全國擁有數萬個加油站,目前只有500多個加油站的中化公司顯然在國內成品油終端市場不占優勢。多年來,中化的成品油經營銷售一直以批發為主,依托其他成品油分銷企業的銷售渠道。
“必須開拓成品油出口市場。”以國際貿易出身的中化集團,優勢本就在于出口,這樣看來,迅速開拓出口業務是當前形勢下的一條出路。但問題又來了,彼時中化泉州石化3#泊位和10#泊位新增外貿作業點還未通過省市級驗收,同時,中化泉州石化本身也沒有原油加工出口的資質和配額。
市場開拓 “第四桶油”走出國門
一年前,沒有人能想到,泉州中化石化真的能夠在2015年年底前就實現原油來料加工復出口。
2015年上半年,中化泉州石化負責人首次向福建省、泉州市兩級政府提出成品油出口貿易的愿望。泉州市口岸辦為支持企業發展,主動跟進協調。
中化泉州石化開展原油來料加工復出口是一項全新的業務,因中化泉州石化為危險化學品生產企業,安全、環保要求高,且需辦理加工貿易成品油出口手續,時間緊、任務重。從中化提出原油來料加工出口意愿,到首批成品油順利出口,近一年時間里,市口岸辦肖厝辦事處主任曾紅波幾乎都過著“五點一線”的生活:一邊跑企業完善配套,一邊跑查驗單位爭取保障。
在推動新增外貿作業點通過省市級驗收過程中,市口岸辦指導督促中化泉州石化完善新增外貿作業點口岸基礎設施和配套設施建設,協調斗尾口岸聯檢大樓建成啟用入駐,落實四家查驗單位后勤保障服務;另一方面,根據各查驗單位人員編制不足、查驗設備老舊等實際困難,積極爭取市縣兩級政府經費補助,解決協管員聘用經費、查驗設備維護等問題。
以中化泉州石化3#泊位和10#泊位新增外貿作業點通過省市級驗收為切入點,市口岸辦倒計時安排工作,與中化泉州石化一道促批加工貿易的相關手續。2015年11月9日,中化泉州石化拿到主要環保設施證明;2015年12月11日,《安全生產許可證》獲批,同日,中化泉州石化3#泊位和10#泊位兩個新增外貿作業點得到省政府正式行文對外公布啟用,為接下來的原油加工出口業務打下現實基礎;2015年12月14日辦結《加工貿易業務批準證》、《加工貿易海關電子手冊》等十多項手續。
為保障成品油出口,泉州檢驗檢疫局專門制定檢驗監管方案,做好全項目快速檢測,確保出口成品油符合國家強制性標準和環保要求,其中首批汽油于12月14日抽樣,12月18日檢驗合格出具通關單,有效提高通關效率。
因無法通過運抵報告系統發送報關數據,而承運出口貨物的船舶早已抵錨待命,為保證該批首票加工貿易成品油如期出口,泉州海關派專人全程跟蹤關注,提前審核報關材料,并在2015年12月21日第一時間利用現場審單特殊通道幫助該司完成出口申報。
如今,一艘30萬噸大型油輪從入境卸貨作業到離境正常只需48小時,為港方、船方等節約了大量成本。
順利出口 海絲古港再造輝煌
2015年12月24日,“長航發展”油輪載著中化集團首批出口成品油駛向新加坡的場景,仍然是碼頭上人們熱議的話題,而上一次泉州石化業如此興奮地對外“輸血”還是在2007年。
站在青蘭山,福建省僅有的兩座30萬噸級原油碼頭——福建聯合石化青蘭山原油碼頭和中化泉州石化青蘭山原油碼頭,只有一墻之隔,來往船只盡收眼底。在中化泉州石化10#(30萬噸)碼頭上,一條條輸油管道直接從加工廠接通船艙,不同在于,以前只有進口原油從油輪單向輸送往加工區,而現在成品油也可以從工廠流向油輪。
2015年11月下旬,中化泉州石化獲得加工貿易45萬噸成品油出口配額,成為繼中石化、中石油、中海油之后,第四家獲得成品油出口配額的煉油廠,截至2015年年底,公司共出口成品油7.6萬噸。
據了解,2016年中化泉州石化計劃出口貨值120億元,這些進出口貿易數據對泉州乃至對全省都意義深遠。
如今泉州港已經跨入億噸大港行列,并成為國家‘一帶一路’戰略的海上重要交通樞紐,市口岸辦負責人表示:“海絲古港,蓄勢待發,我們不僅是新‘海絲’的參與者,更應是創造者。”
因為拼搏 所以期待
一年前,沒有人能想到,作為石化產業基地的后起之秀,泉州真的能夠在一年時間內重啟原油加工出口業務。一年后的今天,沒有人能否認,泉州做到了。
這樣一項創舉的背后,凝聚了無數人的辛勞、汗水和一言難盡的堅守、努力。在整個采訪過程中,很多一線口岸工作人員令記者感動,他們的行動不能一一留在報紙上被反復傳閱,卻留下了一個個鮮活真實的故事。在這一年里,他們都是“隨叫隨到”的服務者。不僅僅是市口岸辦,海關、檢驗檢疫、邊檢、海事等駐泉查驗單位的每一個工作人員,他們只是一個縮影,卻又不僅僅是縮影。
“2015年大家都很拼搏,2016年大家都很期待”。如市口岸辦黃文成主任所言,因為拼搏,所以有希望、有期待。那么,讓我們為一直拼搏著的他們點贊,并真心期待更加美好的2016年吧。(記者 劉倩 呂斯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