閩南網1月8日訊 一位白發老人爬護欄,在機動車道上一陣小跑,只為追上一趟公交車。泉州市區北迎賓大道東側的華僑大學公交車站撤站后,這樣既揪心又危險的場景,已經上演了半個多月。
北迎賓大道兩側的華僑大學公交站,一側被撤,一側仍保留
“華大站都20多年了,說撤就撤,周邊每天幾千人次乘車都受到影響!”華僑大學東區住著342戶1068名居民,上周以來,多名華大教職工先后致電海都熱線通95060,希望能改變這一現狀:站點沒了,公交車停機動車道上,附近居民、學生出行只能在混亂和危險中上演“穿越火線”。
海都記者連續一周走訪調查發現,5年前的規劃,擬在舊站點附近建設公交始末站,北迎賓大道改造時便撤了這個華大站,可如今的現實情況是始末站無法建設,而規劃卻沒能跟上這一變化。對于這個不合理的現象,泉州市規劃部門、北迎賓大道拓改工程指揮部、公交公司、業委會和華僑大學幾乎都能達成一致意見,要恢復站點,提方案研究整改,但由誰來提方案,一度未能達成一致。連日來,經海都記者介入協調,最終將由華大來提交方案。
不管男女老幼,下公交車后必然要“跨欄”
撤站之后的 混亂與險情
老站被撤少人知 20分鐘20多人翻護欄
前日上午,海都記者來到華僑大學東區門前,原站就在華大東區大門右側十幾米處,自2014年夏天拆除后已沒站臺,也不見路線牌,但市民們仍在這里等車,公交車也仍在此停靠上下客。而斜對面對應的華大站沒有撤,施工方有預留公交港灣式停泊點。
上午9點,護欄外的機動車道上站了幾名乘客,其中一位抱小孩的張女士告訴記者,她并不住在附近,別人告訴她站在這里等車就行,“我看他們都翻護欄在這里等車,我抱小孩不好翻,就從缺口繞過來”。
張女士說的護欄缺口距離公交停靠點約60米遠,愿意去繞路的市民并不多。“這里明明有公交車停,為什么沒站牌呢?”張女士有點疑惑。
記者原地觀察了20分鐘,先后有20多名乘客翻越護欄到機動車道等公交,不乏白發蒼蒼的老人,其中一位還拄著拐杖。護欄高90厘米,有人在護欄下放置了一些方形墊腳石,有些老人翻護欄動作很熟練,但有幾位站在墊腳石上顫顫巍巍,需要同伴搭手幫忙。
前天中午11點多,華僑大學附近的中小學陸續放學,來這側等公交的學生、接學生的家長漸漸多了起來。大家紛紛涌入非機動車道等車,有的從東區一側翻護欄或繞缺口過去,有的甚至從對面的華僑大學直接橫穿馬路過來,北迎賓大道的右側三車道很快就被等車乘客占據一車道。
為了方便跨越護欄,有人搬來墊腳石
無站點公車照停 記者目睹有人險被撞到
這還只是平峰期,早晚高峰期翻越護欄的人更多。昨日記者再次來到原站點,從早上11點到12點間,一個小時內就有41輛公交車停靠,等車乘客100多人,除了華大東區的居民外,還有第八中心小學的學生、華大學生和華大新南區的居民,還有些是來原華大站轉車去惠安、洛江的人。
乘客多,線路多,公交停靠也就亂了。有時一次停四五輛車,占據了兩個機動車道。乘客要上車,不得不在幾輛交叉停靠的公交車中穿梭。
記者也親眼看到了一次險情。上午11點半,一輛公交車還未停靠,一群穿校服的學生就爭相往公交車車門跑去。一個男學生追著車,想從公交車后門上車,他只顧著上車,沒注意到后面又來了一輛,險些被撞到。
“確實挺危險的,”42路公交車一位司機說,華大門口是上坡路段,車要加油門,車速都較快,“從華大橫穿馬路來坐公交的也不少,很危險。”盡管危險,但不停又不行,“廣播報站還報這個站的,公司也沒有通知我們不在這兒停”。
泉州公交第三分公司吳經理介紹,途經原華大站的11條公交線路他們公司占了6條,每天約480趟公交,每趟平均至少5個人,總的乘客達數千人次以上。“華大公交站設立20多年,上下乘客多,取消華大站并不合理,不少司機也反映,現在在機動車道停靠很危險”。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評論, 登錄| 注冊
安溪鐵觀音春茶進入采制黃金期2025-04-29
閩南網推出專題報道,以圖、文、視頻等形式,展現泉州在補齊養老事業短板,提升養老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