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人大代表、市政協委員關注城區出行“最后一公里”——
1000輛公共自行車 上半年率先上路
連續4年來,建設城區公共自行車租賃系統都是市兩會熱點話題。去年市政協十一屆四次會議上,與該內容有關的兩份集體提案被列為重點提案。一年多來,有關部門積極推動,城區公共自行車租賃項目已經成熟。眼下,該項目已經納入2016年市委、市政府為民辦實事項目,落地時間進入倒計時。
關注 群眾最后“一公里”出行不易
截至今年1月初,中心城區僅泉州公交發展有限公司一家就擁有公交線路71條、擁有營運車輛1059輛,在城市主干線的公交車輛密度不低。盡管如此,由于城市支線公交無法涉入,群眾“最后一公里”的出行問題并不輕松。每天,上班族陳先生都得從市區平水廟的家中,步行600多米到中山北路搭乘公交車;家住九一街龍宮巷的孟先生,在九一街的公交站下車后,每天都得步行700多米到家……
“我的看法是,150米以內的出行可以靠步行解決,150米—1000米的出行應當通過公共自行車租賃系統解決,1公里以上的出行由公交來承擔。只有這樣完善的公共交通出行系統,才能減少市民對私家車的依賴,減緩城市擁堵的速度。”市政協委員陳篤恒說。2012年起,加快發展公共自行車租賃系統成為他及多名市人大代表、市政協委員持續關注的話題。2015年市兩會上,民進泉州市委和臺盟泉州市委分別以集體的名義提出相關建議,建議被列入政協重點提案。
改變 城市慢行交通系統逐漸形成
近年來,為建設發展中心城區公共自行車交通系統,市市政公用事業局及城鄉規劃局等部門做了大量前期工作。
2011年至2014年,市城鄉規劃局相繼完成《泉州市慢行系統工程規劃研究》報告、《泉州市城市綠道系統規劃》、《泉州市公共自行車系統規劃》(2014—2030)編制工作。2010年起,市市政公用事業局逐步完善城市慢行交通系統,九一街、豐澤街、田安路、津淮街等道路人行道紛紛按可行車標準進行改造,為公共自行車租賃系統的推行創造了必要的基礎條件。
我市同時大力推進城市綠道建設。2012年以來, 已先后完成濱海公園綠道、接官亭—金山公園綠道、桃花山公園綠道、北環城河公園綠道、濱江北路綠道等綠道項目。新建的這些綠道均預留公共自行車租賃場站用地,從規劃的層面,保障了公共自行車租賃系統的順利實施。
目標 大型居住區150米內租到自行車
目前,該項目已進入招標階段,將以特許經營的方式確定經營主體。特許經營者確定后,就著手建設租賃點、投放自行車。預計上半年,有1000輛公共自行車率先上路,至年底上路車輛達到6000多輛;到2017年達到13120輛,項目建設完成。
根據規劃方案,中心城區公共自行車租賃站點規劃范圍以鯉城區和豐澤區為主,主要為內環路以內的老城區,兼顧東海、城東、北峰等片區,鯉城江南新區、泉州開發區、洛江區、臺商投資區等區域今后逐步擴展納入,目前覆蓋范圍總面積約49.8平方公里。其中,老城區(內環路以內)將圍繞服務大型居住、大型商業、大型公建和公共站點以及旅游景區群,按公交點、公建點、居住點、游憩點、校園點等5個類型布設公共自行車租賃點。屆時,整個中心城區將設置410個租賃點,每個租賃點停車規模在20—50輛車之間,市民們有望在自家或單位150米范圍內找到租賃點,租輛單車輕松出行。(記者 陳淑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