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童年有個“虎阿嬤”
游泳是阿嬤帶馨月上的“第一堂興趣課”,現在她能在筍江橋下游個來回
“阿嬤,這里的水有多深?”“離岸近的有5米多。”“那我下去會淹死嗎?”“不會,阿嬤用繩子拉著你。”……
許馨月習慣了叫外婆“阿嬤”。在她3歲生日那天,夏日的熱浪一陣陣襲來,64歲的阿嬤問她:“我們去河里過生日好嗎?”愛玩水的小孩,滿心歡喜地答應。阿嬤買了游泳圈,用化纖的布做了一條20米長的細繩。小馨月套上泳圈,肉乎乎的腰上綁著阿嬤做的那條細繩,而繩子的另一端,牽在阿嬤手上。
要下水的那一刻,有了開頭的這段對話。阿嬤姓吳,膽大心細、堅勁,敢于試新,像電視劇和新聞里的“虎爸”“狼爸”一樣,這個“虎”阿嬤把馨月放入晉江水里,鼓勵她像身邊已經懂得劃水的大姐姐一樣游泳。
筍江橋下嬉水冬泳
小馨月不怕水。還沒學會走路時,她就被阿嬤帶著,到筍江橋下的這片晉江水里玩了。
第一次被阿嬤放到晉江水中,小馨月不知道該怎樣擺弄手腳,她順著水漂,漂遠了,阿嬤就將她再拉回岸邊。就這樣,在水里漂了些時日,岸邊常來游泳的游泳隊員們見她這么小,腰上還綁著繩子,忍俊不禁。而后,隊員們總喊著,“綁繩子的來了”!大人們覺得這小孩很可愛,膽子又大,就教她游泳。一個夏天的時間里,只要晉江水的水位不高,阿嬤就每天帶她來游泳,帶著游泳圈,她已經能游出一二十米。
到了第二年的夏天,綁在腰間的繩子變成了40米長。再往后,游泳圈也不用了,繩子也可以解開了,現在9歲的馨月能自己在筍江橋下游個來回,當然每一次阿嬤都會交代游泳隊的隊員們一起同行,確保安全。
這是阿嬤帶馨月上的第一堂興趣課,現在游泳已是她最愛的活動之一,“班上的同學都在游泳館游,只有我是在江里、海里游,游泳館太無聊,我去了一次就不想再去”,她現在在泉州市第二實驗小學讀三年級,班上沒有誰游得過她。
因為父母工作忙,小馨月自從滿月后就一直由阿嬤帶大。雷厲風行又膽大的阿嬤,有著一些特別的帶娃方法。只讀完初一,一直在倉庫當物管的阿嬤,沒有一套套的育兒經。冬天里,當別的小孩都裹得嚴嚴實實,生怕被風吹著,阿嬤常將還是嬰兒的小馨月脫得精光,帶著她在床上滾來滾去,因為她說,“日本的小孩大冬天都還在洗冷水澡,我們這樣更能適應寒冷,從小到大很少生病”。
自從學會了游泳,馨月連冬天都跟著冬泳隊在晉江水里游來游去,還常常在冬天里洗著冷水澡。
樹上找毛毛蟲還挖蚯蚓
阿嬤向來覺得,孩子沒那么嬌貴,磕碰那都是成長的“勛章”。
“我們一起比賽翻跟頭吧!”在馨月兩三歲時,阿嬤常常像個玩心很重的老小孩,領著小馨月從大廳的這邊翻到那邊,兩個人能這樣開心地翻一個下午。
而認識大自然,向來不只停留在書本。
大熱天,阿嬤帶著馨月到樹下,爬樹找毛毛蟲;雨天,就去松散的泥土地里挖蚯蚓。她總將各種蟲子帶回家,有時還解剖看看它的內在。
自從馨月上了幼兒園大班后,阿嬤想著,孩子長大了,該讓她多一些實踐的機會。一次偶然的看報,阿嬤看到海峽都市報閩南版有在做“海絲小導游”的活動,“有意思,又是公益的,那我們就試試”。
報名的年齡最少要求10周歲,但這是阿嬤看好的活動,她愣是帶著6歲的馨月來報名。報名面試的第一輪,馨月的表現好得令評委們印象深刻,就這樣她成了唯一被破格錄取的海絲小導游。“老師先帶著我們走清源山,講它的歷史故事,我聽過一遍就記得所有的內容,而且我發現我對泉州的歷史文化非常感興趣。”這次接觸,讓馨月發現了又一件令她興奮的事情。
從那次后,阿嬤每天都要看報,關注各種微信公眾號,只要得知哪里有做文化公益活動,就趕去為馨月搶個名額,畫畫、剪紙、看梨園、聽話劇、逛博物館……各種各樣實踐的活動,馨月幾乎次次都是最小的參與者。
今年五一期間,海都“西街記憶”策劃征集文化志愿者帶游客讀懂西街,馨月成了最小也是最火的志愿者,她講的開元寺讓游客們留下深刻印象,大家贊她“小神童”。
每個周末、節假日,馨月就是這樣玩得不亦樂乎,隨之而來的是各種各樣的歷史文化、民俗類別的知識,令她在小小的年紀里懂得比一些大人還多。
這些年參加的文化公益活動,讓馨月認識了清源山、九日山、泉州海交館、天后宮、開元寺、古船博物館……隨意點一個,馨月都可以全程講解,不輸給專業導游。
不愛興趣班愛動手
上了小學,馨月是班上唯一一個什么班都沒報的。“馨月的堂姐,一個禮拜有9個興趣班要上,我想想都覺得太瘋狂,這是要累死孩子。”阿嬤表態,不想馨月和別人一樣,被各種班綁架,希望她依舊可以開心地玩。
“我每周末參加的公益班,比興趣班有趣太多了。同學們報那么多興趣班,有些可能是家長強迫的,我不喜歡被強迫。”馨月說,父母也支持她的選擇。沒有報興趣班,并不影響馨月的學習成績,她在班上一直是中上水平。
“我上個禮拜剛剛參加了制作香囊的活動,我給你讀讀我寫的日記好嗎。”馨月是個落落大方的孩子,她拿出日記本,開始把一天的活動分享給我們,顯然,這場活動又讓她認識了很多的中草藥妙用。
“我在活動上,還考倒了教我們制香的老師,我問她車前草是哪一種,她不認得。”馨月對草藥的認識,源于一本別人送她的書,書里寫的是作者家中后花園里種著的各種草藥。馨月看得入迷,也在阿嬤家里的院子種上了幾種。書上每種草藥的外形、功用,她都倒背如流。
愛動手實踐,馨月還喜歡看阿嬤炒菜。今年,馨月外公生日的那一天,從未煮過菜的馨月跟阿嬤提出了:“想煮一桌菜為外公慶生!”馨月草擬了半天,寫了一份十個菜的菜單,阿嬤驚訝之余,想著:“她都敢煮,那我一定要成全。”
阿嬤按著菜單買回了菜。9歲的馨月,自己洗菜、切菜,拿著鏟子,夠不到灶臺,馨月的腳下踩著一張四方凳,穿著圍裙,熟練地翻炒著。爆炒皮皮蝦、玉米青豆胡蘿卜炒腰果松子、白灼王螺、西紅柿炒蛋……9歲的她真的煮了一桌子豐盛的菜,驚訝了全家人,“味道真的真的都還不錯”!
70歲的阿嬤說,馨月的童年只剩下幾年,“我還年輕,還想陪著她使勁折騰。”
馨月親了一口阿嬤的臉,甜甜地說了一句,“我最愛最愛的人就是阿嬤,最想做的事情,就是跟著阿嬤各種玩”。
而這,是馨月六一節“最長情”的告白。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評論, 登錄| 注冊
珍稀 “訪客” 西黃鹡鸰現身 泉州鳥類家族2025-04-11
閩南網推出專題報道,以圖、文、視頻等形式,展現泉州在補齊養老事業短板,提升養老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