閩南網6月16日訊 泉州市區鐘樓路口,王女士過馬路被公交車碾壓的悲?。ㄔ斠姟?a href="http://www.iosapp77.com/quanzhou/news/1227055.html" target="_blank">泉州市區鐘樓環島女子過馬路 遭公交碾壓身亡[視頻]》),仍然在許多市民和公交司機之間引發熱議。
昨日,鯉城交警專門制作王女士的人體模型,進行事故模擬,待事故鑒定出來后,將統一發布。
事故原因和責任雖然還未認定,但9秒發生的這起悲劇,也暴露出三大隱患。
圓形車頭后視鏡可以看到車前情況,但常有司機忽視
【進展】
鯉城警方:做模型模擬事故
這起引發全民關注的公交車事故,也引起警方的重視。
昨日,鯉城交警大隊事故組依據王女士的身高,做了人體模型,對事故進行模擬實驗。民警稱,從視頻中可以看出,王女士并沒有走在人行橫道上,而是走在停止線內的機動車道上。涉事司機還在接受調查,事故原因仍在調查中,相關事宜不方便對外透露,等事故鑒定出來后,將統一發布。
視頻中,王女士有個類似舉手打電話的動作,也引發網友猜測。對此,警方表示,初步調查確認,王女士并未打電話,而是打算掏口袋里的紙巾。
昨日下午,海都記者在仁風新村見到王女士的女兒林女士時,她正在聯系殯儀館,想見媽媽最后一面。
林女士說,她出嫁到莆田后,都是帶著媽媽兩地住。3天前,因為家里有事,她帶著2周歲的兒子回莆田,媽媽一個人在家。
“媽媽一個人在家無聊,當時是要去西街找老鄰居坐坐。”當天下午5點30分,林女士突然接到爸爸的電話,得知悲劇后,她都不敢相信,“我才離開3天,沒想到就此陰陽相隔”。
近1.7米高的記者從車頭走過,因線路牌遮擋,在車內只能看到頭部;記者半蹲成1.5米左右時,已不夠線路牌高
記者半蹲成1.5米左右時,已不夠線路牌高
【調查】
1 行車線路牌:放在車頭處遮擋部分視線
公交公司:將進行論證,或撤換或調整線路牌放置位置
事故也在公交司機之間引發熱議。針對本報報道的公交車盲區,有司機反映,泉州很多公交車,都在前擋風玻璃后放置行車線路牌,的確會遮擋部分視線。為印證該說法,海都記者昨日來到泉州公交發展有限公司的公交站點,親身體驗。
公交車車頭處,放置一塊行車線路牌,經測量,線路牌高度為16厘米,路牌上沿與地面的垂直高度為156厘米。
視頻中,王女士走在車頭位置,頭部沒有超過線路牌,看上去身高近150厘米。近170厘米身高的記者站在車頭處,從車內只能看到頭部,半蹲至150厘米高度后,由于線路牌遮擋,身高同樣為170厘米的司機在駕駛座位置,已看不到記者,直到記者移動到車前40至50厘米位置時,才能看到。
將線路牌撤掉后,擋風玻璃下沿距離路面的垂直高度約140厘米,在車內,視覺變寬闊許多。
“行車時容易發現前方事物,但靜止時就比較難。”公交司機羅師傅說,在發車啟動時,車前行人高度如果不夠線路牌,很難發現。
“不如撤掉或改位置,這樣會方便一些。”接受采訪的3名司機都提出這個建議。
對此,泉州公交發展有限公司辦公室黃副主任回復,泉州市區公交車車頭線路牌都是統一放置的,此前公交車沒有安裝LED顯示屏幕,放置線路牌是為了方便市民,“事故也給我們提醒,會加強整改”。接下來,他們會進行論證,借鑒其他城市的做法,調整線路牌放置位置或撤換線路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