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堵篇】
土地后旱閘 建立交有待論證
泉州交警支隊有關人士介紹,交通本來就是一個互相循環、互相影響的大課題。從江濱北路土地后旱閘目前的囧境來看,暫時沒有更好的辦法來解決這個車流緩慢的難題。
首先,土地后旱閘東西兩個閘門是不能改造的。東閘門承擔著從順濟新橋入城及江濱北路往西方向的車流量。兩股大方向的車輛,一同涌入土地后旱閘東閘門,造成擁堵是必然的。而且,進入東閘門后的車輛,有的要左拐,有的要直行,有的要右拐,相互交錯就形成了交通沖突點。
交警部門曾設想要在進入東閘門的位置,設置燈控,將順濟新橋進入旱閘與江濱北路進入旱閘的車流量分開放行,從而消除該路口的交通沖突點。但是,一旦在該入口設置燈控,高峰期時會導致車輛停在順濟橋上等紅燈,所以這個設想從大橋安全的角度來講,被否決了。
另外,在土地后旱閘處江濱北路與義全街交叉路口處,直接建一座橫跨立交,也是可以解決該路口等候燈控導致的堵車,但該設想還有待進一步論證。
目前,交警部門已經在土地后旱閘安裝監控,對停在土地后旱閘內的違停車輛進行抓拍,已經解決了之前違停加劇堵車的現狀。
小黃人或將成為
城市道路主力軍
自小黃人面市以來,市民陳先生每天就以小黃人為交通工具上下班。從家里到單位,平時開車需要15分鐘,還不包括停車的時間;而騎小黃人總共只需14分鐘。
據交警部門測算,小黃人在中心市區的優勢在5公里之內,且小黃人可以走街串巷,可以避開一些原本需要等候燈控的路口。
目前,為了保障小黃人在市區道路能夠更好地發揮作用,交警及市政部門已經在對中心市區的非機動車道進行整改。據了解,交警部門已經對中心市區非機動車道上的路障,如私自設置的減速帶進行拆除,還將重整部分路段的路沿。
上述交警人士介紹,小黃人的面市,給市民帶來諸多方便,但暫未全面普及。現在,隨著機動車保有量的增加,道路將越發擁堵,交警的設想就是要讓開車的人都把車停下來,減少車輛在中心市區的流動,在市區改用小黃人。除非有必要開車的情況,才把車開出來。
寶洲街萬達段:
整改電動車停車位
盤活地下停車場
寶洲街的擁堵是大家有目共睹的,在商場上班的、到商場買東西的,騎電動車的都把電動車停放在商場門口的機動車道上。據交警部門有關數據顯示,每天在寶洲街商場門口停放的電動車超過800輛,這些電動車的進出、停放,嚴重影響了機動車道的正常通行。
住在寶洲街閩南茶都的市民楊先生,每天下班都要到田安大橋下的掉頭區去繞行,然后再往閩南茶都方向行駛,每天他都深深地感受到寶洲街的擁堵。他建議,可以在商場門口開辟一塊區域,專門讓電動車停放,這樣電動車就不會占用機動車道。
此外,由于商場地下停車場只有一進一出兩個出入口,特別是到商場打烊時,許多要出商場的車就被堵在了地下停車場里。楊先生說,如果能再開放一個甚至更多的出入口,將地下停車場盤活起來,也不至于把所有的車輛都往寶洲街趕,可以適當地把車流往江濱北路分流。
家住寶洲街南豐新城的吳金桂說,寶洲街原來除了機動車道,兩側還有輔道、人行道,可商圈越發達,這些最方便大家走的路,卻慢慢消失了。老吳建議,為了方便來逛商場的人停電動車,占用了一條車道明顯不合理,應該讓商場自己出一塊地方給顧客停,“這種問題不應該拋給政府部門,而是商場要自己想辦法”;其次是留足慢行道,尤其是人行道,可以跟騎行道共用,“現在小黃人這么火,如果要在小車中間鉆來鉆去,也很危險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