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全使用身份證 這些常識你要懂
身份證丟失后,不法分子撿到可能用于補辦SIM卡,并盜取微信帳號進行轉賬。 (黃暉 繪)
3月1日起,泉州市省際、市際客運班線實施實名制管理,無身份證將無法購票。如今,身份證和市民生活的方方面面息息相關,不少人使用的微信、支付寶等均與身份信息掛鉤。為了方便使用,不少市民將銀行卡、身份證放在一起。然而,很少有人意識到,身份證涉及公民隱私,它的重要性要比銀行卡高得多,但它的安全屬性卻在某些情況下比銀行卡脆弱。一旦身份證丟失被他人冒用,失主面臨的損失可能遠遠大于丟掉銀行卡。近年來,市民因身份證丟失而遭遇損失的案例屢見不鮮,近日,記者采訪泉州警方,提醒市民如何安全使用身份證。
【案例】
丟失身份證 微信被盜刷
3年前,南安人簡某在南京丟了身份證,后來,他也回家補辦。2年后,2016年7月31日11時許,在南安水頭鎮做石材生意的他突然發現手機失去信號,重啟多次無效,到營業廳補了一張卡后,他收到三張綁定在微信上的銀行卡的短信,提示卡中的錢被“支出”。
隨后,簡某準備登錄微信,卻被告知“密碼錯誤”。更改密碼重新登錄后,他才知道,有人假借他的身份向其表哥借了一萬元。簡某立即報警,并到營業廳查了手機辦理業務。這時,他才發現,有人在當天早上9點半的時候用簡某的身份證到營業廳補辦了一張電話卡,而他是11點才去辦理新卡。民警通過監控鎖定一名嫌疑人,并查到嫌疑人名為王某星,其間,民警在王某星家中找到簡某的身份證。
據王某星交代,2年前,他在南京做石材生意時撿到簡某的身份證,那時他并沒有盜竊的念頭,直到2016年7月初,他因為缺錢花才動了邪念。當時,他從到營業廳補辦電話卡、登錄微信轉賬到錢款到賬,只花了約2個小時。據悉,王某星案件的涉案金額1.4萬多元,實際到手9000多元。
針對以上案例,民警提醒,此案當中,失主除了要補辦身份證,還要掛失手機號、銀行卡,如果有綁定微信或者支付寶,應解凍或掛失賬號,補辦身份證后再一一激活各項業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