閩南網6月26日訊 為期3天的福建中考昨順利結束,今年是我省中考重新統一命題的第一年,試題難易度如何?省教育考試院組織中考各學科命題專家組,對今年中考試卷進行點評,詳解試卷特點。
語文:選材文質兼美 立足學科核心能力
試題選材文質兼美,注重材料本身的價值取向,充分考慮工具性與人文性的統一。例如,體現我國最新科技成果、激發民族自信的C919大型客機首飛;體現孝順、報國、不慕富貴等中華美德的古詩《木蘭詩》等。
試卷考查識字、寫字與漢語拼音等基礎知識,考查運用多種方法閱讀記敘文和非連續性文本等的閱讀能力,考查具體明確、文從字順地表達自己見聞的寫作基本能力,等等。
作文試題“每個站點都有風景”,既開放又限制,既熟悉又有創新,著意引導考生多角度觀察生活,發現、挖掘生活中的重要“節點”,表達自己的人生感受、體驗和思考。
試題考查“古代文化”賦分達35分,占全卷語文基礎分(90分)的38.9%。議論文閱讀試題文本《正確看待<芥子園畫譜>》,目光聚焦優秀傳統文化。文言文課外文本節選自《徐霞客游記》中敘寫武夷山的片斷,將傳統優秀文化與地方特色相互滲透,讓試卷充滿福建地域氣息。
數學:結合學科特點 突出理性思維
數學科試題關注對數學概念的理解與解釋、數學規則的選擇與運用、數學問題的發現與解決的考查,突出考查理性思維。
此外,試題還結合數學學科特點,有機融入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教育及數學現實意義的教育。如第20題取材于我國古代科技成果《孫子算經》;第23題取材于現階段“互聯網+”下新生事物。
試題關注對“四基”的考查,全卷考查最基礎的知識和核心概念占了115分,解答題就有兩題直接取材于我省所使用教材中相同背景的原題,充分體現基礎性和普及性。同時,命題又充分關注能力要求的層次性,需要學生綜合運用知識解決問題的試題。
英語:重視語用 滲透文化
試卷重點考查《英語課程標準》規定范圍的主干知識,全面考查聽、說、讀、寫四項基本技能,綜合語言運用能力及運用所學英語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思維能力。
注重創設真實、自然的情景和語境,融合語言的形式與意義,積極導向學以致用,話題涵蓋日常活動、社會實踐、興趣愛好、衛生健康、旅游交通、環境保護等眾多《英語課程標準》所列話題,亦涉及熱門節目《朗讀者》、明星偶像“加油吧男孩”等,生活化的語料熟悉而親切。
關注人文素養,圍繞“主旋律”,傳遞正能量,緊跟時代步伐,關注社會熱點,彰顯地域特性,涉及備受關注的時政要聞,如“‘一帶一路’、金磚峰會、香港回歸20周年、國產大飛機C919”。
引導用英語拓展視野,認識世界,角度涵蓋古今中外,如“印度森林之子、中法文化交流、風箏的歷史”。
物理:聯系實際 注重探究
試題素材融合學科文化、生活實際和科技發展。緊密聯系生活,如汽車日間行車燈的電路設計、海市蜃樓的形成原理、沙漠應急取水的方法等。緊扣科技前沿,如量子衛星的通訊、高鐵的交會實驗、“天舟一號”和“天宮二號”的成功對接等。考查學生運用物理知識解決或詮釋問題的能力。
實驗試題將課標上要求的學生必做實驗和拓展性實驗相融合,考查使用實驗儀器、理解實驗原理、分析實驗數據、評估實驗結果。側重考查對科學方法的理解和應用,能較好地甄別學生的實驗素養、創新能力和潛能。
化學:體現啟蒙特點
試題在強調知識覆蓋的同時,突出主干知識的考查,體現“基礎性”和適度“綜合性”。如第10題,綜合考查熱效應、溶液pH、溶解度、置換反應等。
密切聯系實際,揭示學科應用與育人價值。如第11、12題,通過“用棉花代替肉松制‘肉松餅’”消息的辟謠、“神奇溶劑”溶解農業廢棄物的真實情境,讓學生在問題解答中感悟“身邊的化學”“有用的化學”。
重視實驗考查,檢測操作掌握情況與實驗探究能力。
□相關新聞
中考成績
7月13日左右揭曉
今年,泉州全市共有69195名考生參加2017年泉州市初中畢業生升學考試。
據泉州市教育局有關負責人介紹,6月26日至7月2日,進行中考、初二會考試卷掃描工作。7月3日至12日,組織教師網上評卷;預計13日左右,中考成績揭曉,考生可通過網上查詢自己的成績。(海都記者 李建芳 羅小春 鄭琳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