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25日,泉州市中級人民法院召開新聞發布會,通報泉州法院近兩年金融和破產審判工作情況,以及破產審判的典型案例。
2015年以來,全市法院共受理一審金融案件2.57萬件,標的額695.3億元;審結2.3萬件,審結標的額520.32億元;共執結涉金融債權案件5400余件,標的額177.91億元。同時,泉州破產審判從無到有,由弱向強,共受理各類破產案件71件,占全省總量一半以上,在全省起到標桿示范作用。通過破產審判,化解了數千起潛在矛盾糾紛,處置了一批“僵尸企業”,挽救了一批優質企業,吸引了外來投資近10億元。
近年來,泉州相繼獲批建設國家級金改區、綜改區。適應經濟發展新常態,著力防控化解金融風險、加快產業轉型升級、推進金融創新和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等中心工作,對人民法院充分發揮司法職能作用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全市法院緊扣中心、緊貼實際,切實把金融和破產審判工作作為法院服務保障改革發展穩定大局的重要切入點和著力點,擺在執法辦案的突出位置抓緊抓實抓好。
據介紹,在金融審判方面,泉州法院采取司法政策跟進、健全審判組織、優化工作機制等三項措施,根據金融工作新形勢、新要求,先后制定出臺指導性文件,統一裁判尺度,優化司法措施,努力為金融改革、金融發展、金融穩定提供有力司法保障。2015年10月,泉州中院成立全省首個獨立編制的金融審判庭,各基層法院也先后設立金融審判庭或金融合議庭,集中審理各類金融案件,初步實現金融審判集約化、專業化。同時,開通金融糾紛“綠色通道”,加強立案、審判、執行各個環節的協調配合,形成一體化的金融司法服務平臺;開展金融案件專項清理執行和執行大會戰,力爭快速實現金融債權;著眼服務大局穩定和實體經濟發展,慎重采取訴訟保全和強制執行措施,做到依法保護金融債權和維護企業正常生產經營并重。
破產審判工作具有很強的政策性、法律性、社會性、專業性和復雜性,涉及面廣、要求高。泉州在破產審判方面,出臺《關于推進企業兼并重組的十條措施》及實施方案,從財政獎勵、稅費優惠、金融服務、司法保障等方面綜合施策,設立企業兼并重組和破產處置專項資金,建立政、司、銀協調聯動機制等,為破產審判工作的穩步有序推進打下堅實基礎,提供有利條件。同時,還強化培訓、加強指導,組織編印一系列審判指導意見,加強司法指導,提高工作能力和水平。
泉州市中級人民法院副院長陳慧瑛表示,下階段泉州法院將進一步加大工作力度,著力完善金融糾紛“快立、快審、快執”機制和破產簡化審機制,實現司法程序提速;要依法支持金融創新行為,試點推進公證金融債權文書強制執行工作,依法保障金融債權快速實現;嚴厲打擊逃廢債,在金融破產審判中發現涉嫌犯罪線索的,及時移送公安機關查處,杜絕企業主利用破產程序逃廢債務;進一步深化政司銀企互動,保持信息互通和工作對接,達到規范金融業務、預警金融風險、支持金融創新、促進重整重組的效果;進一步創新工作機制,積極運用大數據和信息化技術,提高信息綜合運用水平和信息預警能力,推動金融破產審判工作向信息化智能化轉變,爭創更多可復制、可推廣的泉州經驗、泉州品牌。
她表示,泉州法院將認真貫徹全國金融工作會議精神,狠抓落實中央、省委、市委決策部署,努力為實體經濟發展、金融風險防控、金融改革推進、產業轉型升級等中心工作提供有力司法保障。(本網記者 顏財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