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日,我市召開全市劇目創作務虛會議,推動我市藝術創作生產。市文廣新局藝術指導委員會專家、全市各專業劇團團長、編劇、導演等齊聚一堂,研究分析當前藝術創作的新形勢和新問題,力求用文藝的手法講好泉州故事。
從小戲入手創作現代精品劇目
“創排現代戲,不一定只盯著大戲,可以先從現代小戲入手,事實上創排一部精彩的現代小戲,難度不亞于創排一部現代大戲。”泉州市木偶劇團藝術總監王景賢說,泉州也曾創作出一批影響全國的現代戲,但是10多年來,比較注重傳統劇目搶救和傳承,而現代劇目創作有所弱化。黨的十九大對現代劇目創作提出了全新的要求,也讓現代劇目創作迎來全新的機遇。
我國著名劇作家王仁杰十分重視戲劇人才的培養,他說,創作精品劇目要從基礎抓起,首先要有好的劇本,要培養更多年輕編劇人才,創作出更多優秀的劇本,再組織完善和排演。同時,還要加強音樂、演員、舞美等人才的培養,這樣才能創排出精品劇目。
我市將扶持創排一批優秀劇目
泉州是戲劇之鄉,特別是傳統劇目曾創排出高甲戲《連升三級》、梨園戲《董生與李氏》、提線木偶戲《欽差大臣》等精品力作。
我市擁有“海絲”、華僑、抗戰、紅色文化和改革開放等豐富多彩的創作題材,為現代劇目創作提供了廣闊的空間。目前我市各專業劇團已迅速行動起來,積極創作一批劇目,其中不少是現代劇目,例如泉州市高甲戲傳承中心正在創排《星光》,將李子芳烈士的事跡搬上高甲戲舞臺;安溪茶文化藝術團也正在創排《絲路茶印》,擬用現代的手法演繹安溪茶在“海上絲綢之路”的中國符號。
市文廣新局負責人表示,我市將加大文藝精品創作力度,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創作導向,創作出一批宣傳貫徹黨的十九大精神,謳歌黨、謳歌祖國、謳歌人民的戲曲、小品、音樂舞蹈等文藝作品,用文藝的形式宣傳貫徹黨的十九大精神,講好泉州故事。(記者陳智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