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剛剛過去的元旦假期,一條“志愿者正在清理過剩共享單車或幫忙扶好亂擺放的共享單車”的信息在泉州市民的微信朋友圈熱傳,由此引發廣泛討論——泉州市區需要那么多的共享單車嗎,如今的共享單車怎么給人一種“泛濫成災”的感覺?
共享單車在給大家帶來方便的同時,當下因數量過剩、亂停占道影響交通和市容為人所詬病。記者獲悉,在今年市兩會上,民進泉州市委員會擬提交一份《關于改善古城公共自行車、共享單車停車秩序 優化公共自行車(YouBike)停車布點的提案》(以下簡稱《提案》),建議盡快針對共享單車研究制定多樣化的管理辦法,劃分合理的共享單車停車區,嚴格執法對“任性停”等不文明行為進行處罰,確保城市停車空間秩序。
江濱南路旁的一塊空地上,堆放著大量的共享單車。
單車亂停 公交站人行道被包圍
共享單車以其隨借隨停的便捷性“吸粉”不少,解決了城市交通出行的“最初一公里”和“最后一公里”,然而其無序停放和占道現象已經成為城市管理的新難題。
在泉州市區,不少共享單車或零星或扎堆地停放在車行道、人行道、綠化帶上等。近日,記者在刺桐路領SHOW天地路口看到,人行道上停滿了各種共享單車,公交站被圍得嚴嚴實實,連公交車等候區也被侵占。這些現象同樣出現在寶洲街浦西萬達廣場附近路段。
一些公共場所的電動車停車場也成了共享單車的“地盤”,有的單車更成了“僵尸車”,很久也不見挪動,也無人進行清理。
“不管走在大街還是小巷,基本都能看到各色共享單車,需求量真的有這么大嗎?總感覺現在共享單車的投放量太多了,走在路上,很多共享單車占道。”市民杜先生說,隨著共享單車數量的猛增,不文明停放的情況十分常見。
“車太多了,真浪費。”市民李小姐在寶洲街萬達附近上班,她說,在萬達廣場、泉秀街等一些地方經常看到上百輛各色共享單車,擺放整齊的話還好,有的亂停占道,影響市容市貌。“不要讓共享單車變成‘共享垃圾’了。”李小姐說,本來市區停車的地方就緊張,希望共享單車企業不要再投放車輛,以免浪費資源還占道。
泉秀街上,共享單車占據非機動車道,影響通行。
車輛受損 缺胳膊少腿還“疊羅漢”
在街頭,常可以發現一些共享單車歪歪扭扭地躺在地上,有些甚至堆疊壓在一起。
在刺桐路靠近東美加油站的路段,有的共享單車被豎起來掛在路邊,有的還在“疊羅漢”。在田安大橋下靠近江南方向的一處空地上,大量共享單車除了兩三排較整齊地排列著,其余都隨意散落在各個角落,靠近一側墻壁的單車東倒西歪地靠在一起,空地中間的一些單車就被堆疊在一起。
“在市區的主要街道,共享單車數量很多,在某些路段,通常都能看到單車疊在一起。”市民陳女士表示,這些車疊在路邊,既影響市容,也是一種資源的浪費。
目前,共享單車大多使用“掃碼騎車”的模式,但不少市民發現一些車子的二維碼已經被破壞。有些共享單車車鎖被毀壞、被上私鎖或是加上兒童座椅,還有人將車刷上其他顏色的油漆變為私有,甚至有些共享單車“缺胳膊斷腿”,車架被扭曲成麻花,滿身“重傷”。
哈羅:不增車只會換車
目前哈羅單車在大泉州共有4萬輛,其中中心市區1.8萬輛(含電踏車5000輛),2017年7月就不再增加投放。哈羅單車相關負責人林先生說,雖然目前說泉州共享單車處于過剩狀態還過早,但即便不過剩,泉州的共享單車市場也趨于飽和。泉州的騎行條件好,但道路資源緊張,多增加車輛勢必給交通帶來壓力,此外市民騎行需求緩慢,拼命加車是不合理、不理性的,未來哈羅單車也只會更換不會增投。
ofo:將車集中到核心區
ofo相關負責人葉先生表示,不方便透露他們在泉州有多少輛車,但是ofo在泉州的車是最少的,而沒有再增車,只有置換車輛。之所以11月份后市民感覺ofo的車多,是因為他們將此前在外圍如洛江等地的車撤回到中心市區的鯉城區、豐澤區。考慮到鯉城區的核心區道路狹窄,為此他們將車絕大部分投放在豐澤,主要是在寶洲路的萬達廣場附近、泉秀街、九一路等。
摩拜:不再增加投放車輛
摩拜單車在泉州(含晉江)總投放單車3萬輛,2017年9月以來已停止投放,以精細化運營管理為主。摩拜相關負責人介紹,摩拜進入泉州運營以來,參考其他城市的運營管理經驗,按照人口、居住分布、商業區及景區區位分布,交通主干道及輔干道分布及早晚高峰和平峰車輛人流流向,將城市分成了若干個小區域成網格化,在各個網格中,按照單車數量進行調配,使其責任到人。
共享單車占領人行道
共享單車管理問題
一年處置2.8萬多個
自2017年2月共享單車進入泉州市區后,市城管辦監督指揮中心利用“數字城管”平臺,新增“共享單車秩序”問題小類,對共享單車企業市容秩序問題處置進行考核,進行日常管理。2017年以來,累計處置和督促整改共享單車問題28361個。
研究制定管理辦法
確保停車空間秩序
民進泉州市委員會擬提交的《提案》中建議,針對古城街巷非機動車停車空間極其有限、共享單車停放無序甚至影響到正常交通的狀況,盡快研究并制定出多樣化的管理辦法,確保古城非機動車停車空間秩序。
比如采取社區自治管理制度,實行準物業化管理;劃分合理的共享單車停車區域,強化共享單車企業對古城區域內共享單車停放的管理;聯合企業針對所劃定的共享單車停放區域進行共享單車停車環、架等停車設施的設計與建設等。
建議明確政府、企業、使用者三個利益相關者各自應承擔的責任與權利,參照國內其他城市的經驗,對共享單車企業運營、市民行為制定相應規范要求以及對違規行為的處罰內容,明確責任主體,對不適宜停放的區域和路段,可制定負面清單實行禁停管理,對于超過停車區標線的車輛城市管理部門應嚴格執法,予以沒收和罰款,并對古城社區居民加大宣傳力度。
以共享的態度用車
市人大常委會委員、市人大常委會教科文衛工委主任張育凱說,共享單車雖說是共享企業投放的,但這不是一方的事,企業、市民、政府都應該一同愛護它,才能達到良性發展的目的。用戶要以共享的態度文明用車,不要隨意破壞車輛、違停;企業要加強管理水平,合理投放車輛、合理調度;政府部門要出臺相關管理規定,加強管理和監督。共享單車過剩的情況,可能是某些點,還有不少地方市民反映沒車騎。這就涉及企業的科學調度,只有合理地投放、科學地調度,才不會讓單車擠滿某一個停車點,造成資源浪費。
多管齊下引導監管
“有些共享單車橫七豎八地停在小區的門口,有躺著的,有斜著的,非常難看,擠占了我們的公共資源。”市政協常務委員、農工黨泉州市委員會副主委張翼表示,共享單車作為一種健康綠色的出行方式,不僅可以緩解交通壓力,還能減少出行的成本。然而現在共享單車確實存在監管不力、維護不及時、安全隱患等問題,需要大家共同來關注。
張翼說,共享單車牽涉到幾個方面,政府、企業、個人使用者、媒體等。首先,政府方面,有關部門要針對共享單車,提出相應的一個監管、規劃或者法律法規體系,主動加強這方面的監管,積極做好相關工作的引導;企業方面,需要有社會責任感,前期做好一些規劃和調研,也要主動配合政府的監管,不然慢慢地就會被淘汰;騎行者也要提高文明用車的素質,可以引入信用體系或社會公德的評價體系,評分體系跟市民的銀行貸款等關聯,以此監管騎行者的文明用車。
許多共享單車損壞嚴重
市城管辦:
“數字城管”+交流群 加強共享單車管理
除了利用“數字城管”對共享單車進行管理外,市城管辦還建立“泉州市公共單車市容秩序交流群”,定期發布共享單車管理資訊,通報處置情況、發布高發區域和重要時段,促進公共自行車、共享單車和市容管理人員的交流。
市城管辦工作人員介紹,2017年12月,市城管辦開通“城市瞭望”微信上報子系統,便于市民反映身邊的“共享單車秩序”問題,要求共享單車企業及時處置影響群眾生活的共享單車秩序問題;定期約談共享單車企業,召開共享單車市容管理座談會,掌握在泉共享單車的運行情況,對共享單車在市容管理方面提出具體要求,督促共享單車企業控制車輛投放,盡快利用技術手段控制市容秩序問題,完善人員配比,履行城市管理責任。
市交通委:
定期約談單車企業 正在制定管理辦法
泉州市交通委相關人士介紹,根據三家共享單車上報的數據,目前中心市區共享單車總數約5萬輛。雖然目前關于共享單車的管理辦法還未出臺,但交通委每月都會定期約談三家共享單車企業,明確要求企業加強車輛停放管理,按需更新車輛,但是車輛的總量不得增加。車輛更新等情況,也必須及時向管理部門說明。目前市交通委正牽頭聯合多部門共同研究制定泉州共享單車相關管理辦法。
廈門島內清理數萬輛共享單車:在去年,超過25萬輛的共享單車進入廈門,由此引發諸多不文明行為。截至去年11月底,廈門市共清理41524輛共享單車,這個數字目前還在不斷增長,很多過剩單車因此轉而投放到了泉州。
南京市民亂停單車將上“負面清單”:去年12月15日,南京推出共享單車電子禁停區,亂停車的“騎客”會上榜單車企業的“負面清單”,被扣去信用分,甚至被強制停止使用單車。
武漢發布限騎“黑名單”:日前,武漢交管部門發布2658人限制騎行共享單車“黑名單”,這些用戶存在在機動車道隨意停放、闖紅燈逆行等違法違規行為。各共享單車公司分別對這些用戶給予停用一個月、兩周、一周的處理。(記者 陳小芬 龔翠玲 吳嘉曉 文\圖)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評論, 登錄| 注冊
安溪鐵觀音春茶進入采制黃金期2025-04-29
閩南網推出專題報道,以圖、文、視頻等形式,展現泉州在補齊養老事業短板,提升養老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