閩南網1月8日訊 養老服務業是“夕陽”事業,更是“朝陽”產業。如何讓老年人老有所養、老有所依,是新型養老模式必須直面的一個課題,也是歷屆泉州兩會人大代表、政協委員的關注焦點之一。
在今年泉州市委、市政府為民辦實事項目中,實施社區居家養老服務工程再次入列。在市政府工作報告中,對助推養老事業發展也有一個單獨篇章來闡述,提出將開展智慧養老試點。
□代表委員
推廣“家庭病床”模式
市人大代表楊智利建議,將養老機構納入公共衛生和醫療服務體系,鼓勵社區民辦醫療機構到社會養老機構設置醫療室,開通民辦醫療機構與養老機構的預約就診綠色通道,協同做好老年人慢性病管理和康復護理。
將符合標準的醫養結合養老機構納入城鄉基本醫療保險定點范圍,鼓勵衛生技術人員到養老機構工作,在資格認定、職稱評定、技術準入、推薦評優和社會保險等方面享受與公立醫療機構人員同等待遇。將門診和生活不能自理的老人的醫療需求都納入“家庭病床”范圍中,并納入醫院、社區衛生服務機構考核內容。
市人大代表夏泉福提出,目前養老存在“有呼聲無掌聲、有市場無賣場、有事業無產業”的尷尬處境。建議整合老齡、民政、勞動保障、人口計生、衛生以及教育、文體等公共服務資源,把養老服務業的發展納入經濟社會發展總體規劃和為民辦實事工作目標考核;鼓勵社會資本興辦老年公寓、老年活動中心、托老所等養老服務機構,推進供養型、養護型、醫護型養老機構建設,完善老年社會保障制度,實現新型農村社會養老保險和城鎮居民社會養老保險制度全覆蓋。
破解養老4道難關
民盟泉州市委會在集體提案中建議,破解建設養老服務機構用地難,可充分整合利用老舊或閑置的企業廠房、商業設施、醫院、學校、招待所和市區閑置公房等設施場所。
破解融資難,建立財政資金、保險資金、信托基金多方共同參與和國家開發性金融融資優勢,以及政府組織協調優勢相互結合的養老產業投資基金,為推動民辦養老機構發展提供專項資金支持。利用國有擔保公司平臺,加大對民辦養老機構的信貸擔保。利用財政貼息、小額貸款方式,降低融資成本,鼓勵優質民辦養老機構開展連鎖經營。
破解經營難,完善落實民辦養老機構的稅收,以及水、電、氣、通信等公用事業收費減免政策;適當提高床位補貼、運營補貼、護理補貼、高齡津貼等標準,降低運營成本。
破解用工難,對養老機構專門引進的高端管理人才,建議納入“泉州人才港灣計劃”,享受購房、子女入學、個人所得稅減免等優惠政策;建議將養老護理員納入公益性崗位,政府給予工資補貼;加強養老服務專業技能培訓,并納入政府出資培訓范圍,或給予企業相應的專項培訓補貼;鼓勵更多人加入養老服務志愿者隊伍。
試點推廣“抱團養老”
抱團養老即共同生活、相互照顧、共度晚年,這是除親情養老外,養老模式里最具養老精神需求的一種。
民盟泉州市委會建議泉州應盡快研究制定《關于推廣抱團養老服務快速發展的實施意見》,做好頂層設計。培育5至10家抱團養老服務示范企業,創建具有閩南特色和具有典型經驗的抱團養老業服務基地,構建集醫療保健、休閑娛樂、營養餐桌、家政服務、心理咨詢、法律援助、健康日歷、養生指導、營養調理等生活服務為一體的抱團養老創新服務基地。
另外,商業養老機構也可嘗試開發適合“抱團養老”的“微養老院”等公共服務產品,提供可訂制的個性化特色服務。職能部門要完善農村房產產權政策,允許向城市人口租賃,允許進行功能性改造,鼓勵“養老下鄉”,還可促進鄉村振興,實現雙贏。
□樣本走讀
70歲以上老人可免費入住
晉江青陽街道青華社區居家養老服務站,曾獲省民政廳、省老齡辦授牌,是泉州社區居家養老服務站建設的典范與樣本之一。
2010年5月,青華社區居家養老服務站成立,約500平方米,內設娛樂棋牌室、醫療康復室、心理咨詢室、日間照料室、戶外健身區等。服務對象為社區70歲以上的老年人,重點服務孤寡老人、享受最低生活保障、子女不在身邊的空巢老人等特殊困難群體,經子女(監護人)同意,且向社區提出申請,符合條件的老人,即可免費入住。
該養老服務站采取“自助與互助、無償與低償、有償與公益性”的服務形式,社區每年投20多萬元,用于10元/人的午餐標準、聘請廚師、保潔員以及物業、水電等相關費用,社區志愿者兼職助老服務志愿者,家政、水電維修、醫療等專業服務隊員定期為社區老年人提供精神慰藉、醫療保健等服務。
去年8月,該養老服務站被確定為2017年晉江市委、市政府為民辦實事養老服務項目首批12個智能化醫養結合居家養老示范服務站之一,正探索轉型城市社區醫養結合服務。
□報告摘析
開展智慧養老試點
泉州市長康濤在政府工作報告中提出,今年將努力讓群眾享有更優質的養老服務。優先發展居家養老服務,落實新建城區和住宅區配建養老服務設施制度,完善社區養老服務站、日間照料中心;建設150個農村居家養老服務站,提高鄉鎮養老床位使用率。引導社會力量興建養老機構,培育專業化服務組織。建設覆蓋全市的老年人信息數據庫,開展智慧養老試點深化醫養結合,健全醫療衛生、養老機構合作機制,促進醫、養、康、護一體化。
“大力發展養老服務業,既是積極應對人口老齡化、保障和改善民生的有效舉措,也是填補服務業發展短板、拉動內需、增加就業、推動經濟轉型升級的現實需要。”泉州市民政局相關人士介紹,根據2016年度老齡事業統計,目前全市60歲及以上本地戶籍老年人口98.7萬人,占全市戶籍人口總數的13.3%;80歲以上老年人口13.9萬人,占老年人口總數的14.6%;預計到2020年全市老年人口將達120多萬人,呈現基數大、增速快、高齡化的特點。
根據泉州《關于加快養老事業發展實施意見》,到2020年每千名老年人擁有養老床位數達到35張以上,護理型床位占養老床位總數的30%以上。(海都記者 陳建輝 黃謹 文/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