閩南網7月4日訊(福建日報新媒體·閩南網記者 陳玉玲)由泉州市老年書畫研究會編著的《泉州歷代宗教書畫選集》于3日在泉州舉行首發儀式,其中收錄600多件宗教書畫作品。
歷時5年,《泉州歷代宗教書畫選集》共收錄書法作品596件,來自179座寺廟觀堂。以教別分,佛教394件,道教155件,伊斯蘭教7件,基督教4件,摩尼教2件,民間信仰36件;以藝術形式分,匾額258件,楹聯195件,碑刻123件,紙本原件或者拓片20件;以年代分,唐代1件,宋代32件,元代5件,明代102件,清代208件,民國66件,現代179件。這些書法作品絕大部分被雕刻在宗教場所的匾額、石柱、木柱、石碑上,其作者包括蔡襄、朱熹、趙孟頫、李贄、海瑞、張瑞圖、李光地等等。此外,泉州宗教還存留不少名畫佳作,包括雕塑、壁畫、木雕、瓷畫、石刻等藝術品和紙本藏品。該選集共收錄繪畫作品54件。
書畫藝術是中華優秀文化的瑰寶,隨著各種宗教的相繼傳入,泉州的宗教書畫藝術也應運而生。早在公元三四世紀的西晉初年,佛教和道教就進入泉州。唐宋以后,隨著對外通商的興起,伊斯蘭教、基督教、天主教、摩尼教等其他宗教也漂洋過海來到泉州。宗教的傳播,興建了大量的寺廟宮觀堂,僅佛、道兩教,有名稱可考的就達一千多座,還有民間信仰供奉鄉土神祗的神廟數千處。這些名寺古剎吸引了眾多文人墨客、名宦賢達,留下了豐富的墨寶。匾額、楹聯、碑刻、壁畫成為了宗教活動場所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成為泉州宗教文化的重要載體。
泉州市人大常委會原主任、泉州市老年書畫研究會會長王繼超介紹,本次選編的作品,以古、近代為主,作品藝術形式多樣,內涵豐富,有的描繪泉州“此地古稱佛國”的宗教活動盛況,有的贊美梵宇琳宮巧奪天工的精湛宏偉,有的盛贊宗教場所與周邊環境水天一色的錦繡山川,還有的是佐證泉州作為海上絲綢之路東端起點的史料等。談及搜集、出版這部選集的衷懷,王繼超表示,目的是為了將泉州豐富多彩的宗教書畫藝術,比較集中地展現給世人,讓大家共同挖掘它、研究它、弘揚它,為豐富泉州的地域文化,為泉州的對外交流,盡點綿薄之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