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雄購物泉州提貨”有望實現
從高雄出發的貨船,運載著大量農漁產品抵達石井港。(閩臺農產品市場 供圖)
這幾天,裝載著來自臺灣高雄農漁產品的貨運船,陸續抵達泉州南安石井港。據了解,2月11日,節后從高雄經過金門,運抵石井港的首批臺灣農漁產品,總量共計60.52噸,其中包括47.52噸貨值7.6萬美元的冰鮮帶魚等。
而在不遠的將來,泉州與高雄,有望成為探索兩岸農漁產品交易與物流的兩座“橋頭堡”,架設起兩岸農漁產品貿易的便捷通道,實現在臺灣旅游、購物,到泉州提貨,甚至送貨上門的愿景。
寶島貨物 源源不斷運抵石井港
從本月11日開始,位于南安的石井港,每天都有滿載臺灣農漁產品的貨輪抵達。據福建閩臺農產品市場有限公司總經理林成績介紹,節后首航的這艘貨輪,除了有來自高雄的農漁產品,也有來自臺灣其他地區的產品。
高雄是臺灣的農業縣市之一。當地盛產芭樂、鳳梨、蜜棗、香蕉、木瓜、荔枝、芒果等水果,以及石斑魚、虱目魚等海產品。不僅如此,高雄的養殖業、近海捕撈和遠洋捕撈等十分發達,是臺灣漁業產業相對集中地區。也因此,泉州與高雄的農漁業產品貿易由來已久。
經過春節假期短暫休整,這幾日,重新起航的貨輪,保持著原有的節奏:每周一至周六,每天至少一班船,經由金門中轉,把來自寶島臺灣,特別是高雄的豐富農漁產品,安全運抵石井港。
“貨輪一般晚上裝船,經過金門,最后到達石井港,全程20個小時以內,到港口的時間通常是中午到下午。”林成績告訴記者,目前從高雄發出的貨輪,以水產品居多,通過石井港銷往全國各地。其中,冰鮮產品除了在省內銷售,也發往廣東、浙江、上海等地,冷凍產品則可以去往更遠的北方地區。而以往從高雄直航到石井港的活石斑魚等活鮮產品,在經過短暫整合之后,今后也仍將源源不斷地通過直航方式送達泉州。
試水建設農漁特產直銷配送
除了已經常態化的農漁產品貨輪運輸,泉州與高雄,乃至臺灣更廣泛的地區,未來有望開啟更加便利的貿易通道、購物渠道。
據了解,為對接高雄市政府農漁產品交易平臺,凸顯泉州在兩岸農漁產品貿易的“橋頭堡”和集散地作用,春節前,福建閩臺農產品市場有限公司董事長王世哲趕往高雄,考察當地農漁產品市場,就泉州對接高雄農漁產品等相關事宜,與高雄相關部門及業者深入探討,初步達成了一系列合作共識。
高雄有大量農漁業產品外銷需求,而泉州有較完善的農漁產品交易與物流體系。今后,石井港及閩臺農產品市場將打造高雄至泉州的直銷配送“點對點”平臺,并通過成立石斑魚銷售企業,幫助來自高雄的優質石斑魚拓寬大陸市場。
對于大陸游客而言,改變或許并不遙遠。“點對點”平臺的建立,將有望實現大陸游客赴高雄旅游購物,在泉州提貨、配送上門。這也可以解決大陸游客購買臺灣生鮮農漁產品,卻無法攜帶過海關的問題。
嘗試打造產品交易物流對接示范基地
南安市臺港澳辦相關人員介紹,石井港不僅每周都有來自高雄的農漁產品“到貨”,而且更多的泉臺貿易嘗試,也正在緊鑼密鼓地推進中。
比如“點對點”合作,不光是提供高雄至泉州的農漁產品配送,今后,泉州還將嘗試與高雄、金門、澎湖攜手合作,建設“高、金、澎”農漁特產(泉州)直銷配送中心,以直銷配送中心,服務到高雄、金門、澎湖地區購物的大陸游客,實現泉州提貨,或快遞配送到家等。
不僅如此,福建閩臺農產品市場將試水創建“高雄農漁產品交易與物流(泉州)對接示范基地”。進一步發揮石井港的“對臺三條通道”口岸優勢,提高大陸對高雄農漁產品的采購規模,加強泉臺農漁產品貿易全產業鏈對接,并探索建設農漁產品的“互聯網+”模式,將農漁產品輸送至全國各地,打造臺灣農漁產品電商平臺。(記者 蔡紫旻 通訊員 林應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