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天,我和老伴老得走不動了,走了,孫子怎么辦?”3月29日,在泉州鯉城區(qū)的一處民宅里,60多歲的傅婆婆望著孫子小杰,喃喃自語。
對奶奶來說,小杰雖然是個自閉兒,但依然是她的寶貝孫子。福建日報記者 周明太 攝
大威和小威在家附近的星福公益書屋,參與社區(qū)輔助就業(yè),主要負責擦拭書柜、整理書籍 和照護花草。圖為陳美蓉在教小威彈尤克里里。福建日報記者 周明太 攝
17歲的小杰患有自閉癥。4歲時,爸媽帶他來到泉州市愛星兒童啟能康復中心,聽完一堂自閉癥專家的講座,不久,他們就離婚了。爸爸組成新家庭后,有了健康的寶寶,對小杰就徹底不聞不問了,媽媽也離開了泉州。
“這些年,就靠著我和老伴的退休金生活。” 傅婆婆說。
有幾年時間,小杰在泉州市愛星兒童啟能康復中心受訓,康復訓練費用得到了社會公益資金的全額捐助,奶奶則每天步行接送。14歲之后,小杰就沒去受訓了,奶奶會經(jīng)常帶他出去散步。但去年年初,傅婆婆帶小杰出去玩,公交靠站時,小杰著急,把奶奶從車門口推下公交。傅婆婆腿愛傷了,也意識到自己再也沒有能力帶小杰安全外出了,只好又把小杰關在家里。
小杰不愛走動,他偶爾玩一下拼圖,更多時候他就坐在沙發(fā)上看電視,他會挑選喜歡的頻道,看到高興的時候,會突然手舞足蹈起來。他不會意識到,奶奶望著他的眼神,滿是憂傷和焦慮。
“對于小杰的境遇,我有一種深深的無力感。” 泉州市愛星兒童啟能康復中心創(chuàng)辦人楊若婷說,作為一家民營機構,現(xiàn)有的資金、人力、場所都不足以承擔起照顧這部分大齡自閉癥孩子的重擔。
學校在訓生40多名,大多數(shù)只來半天,還有半天在普通幼兒園、小學讀書。“場地受限,缺少室外活動的空間。”楊若婷很為難,“在市中心,不容易找到帶院子的樓房,即使有,也未必承受得起昂貴的租金。若是搬至郊區(qū),這些孩子又不便接送。”
一位來泉務工的媽媽辭職陪著患有自閉癥的小兒子受訓,大兒子則在普通學校讀書,家里的一切開支全靠做普工的孩子父親。她說:“最怕孩子們有個頭痛腦熱,因為就算普通的小感冒,也會讓我們原本艱難的生活更加窘迫。”楊若婷了解情況后,把孩子的培訓費用全部減免了。類似這樣不收學費的孩子,學校里還有好幾名。
楊若婷對自閉兒家庭的辛酸感同身受,因為她自己就是一名自閉兒媽媽。兒子鑫鑫兩歲時即發(fā)現(xiàn)患有自閉癥,楊若婷長期帶著兒子在廈門接受治療和培訓,不曾想丈夫在家突發(fā)心衰不幸去世,她也因此被婆家諸多埋怨。2008年,鑫鑫8歲,楊若婷放棄了自己年收入幾十萬元的化妝品生意,創(chuàng)辦了這所專門針對自閉兒治療和康復的機構。
如今,鑫鑫19歲了,喜歡做手工皂、烘焙和畫畫,他還是媽媽的“小助手”,承擔疊衣服、澆花等家務。傍晚,他會挽著老師的手臂出去逛街逛公園,跟媽媽逛超市時也會主動拎東西。看著孩子的點滴進展,楊若婷很欣慰:“自閉癥雖然無法治愈,但外界干預可以減輕癥狀。自閉兒家庭更需要社會的關愛作為支撐,讓他們看到孩子的未來和希望。”
與楊若婷相似,46歲的陳美蓉既是泉州市北斗星自閉癥兒童培訓中心的創(chuàng)辦人,同時也是一對自閉癥雙胞胎兄弟的母親。
雙胞胎兄弟——大威和小威,今年20歲。兩年前,已經(jīng)長大成人的他們來到家附近的星福公益書屋,參與社區(qū)輔助就業(yè):擦拭書柜,整理書籍,照護花草。回到家里,也會幫忙掃地、擦桌子、晾曬衣服。“大威每晚都給全家人準備好衣服、洗浴用品,監(jiān)督爸爸媽媽和小威按時洗澡。”說起這事,陳美蓉一臉明媚。她說,一切辛苦都是值得的。
但陳美蓉始終忘不了,孩子不到2歲被確診為自閉癥時,自己是多么的慌亂和無助。她到處尋醫(yī),卻無奈地發(fā)展,要找到一家針對自閉癥的專門治療機構太困難了。于是,2004年,陳美蓉成立了北斗星自閉癥兒童培訓中心,身為公務員的夫妻倆多年來傾盡所有,維持著中心的運轉(zhuǎn)。“現(xiàn)在來中心受訓的有50多名孩子,最大的23歲,最小的才3歲多,其中有10多名住校。近些年,來自各級政府和相關部門的助殘補貼基本覆蓋了14周歲以下貧困家庭孩子,抵消了受訓費用。”陳美蓉說,“再加上每年的社會捐贈收入、提供服務收入等,中心基本上實現(xiàn)了收支平衡。”
即便如此,陳美蓉仍然有著跟傅婆婆一樣的擔心:自己走了,孩子怎么辦?她在尋求著答案。
“我正在籌備一所自閉兒養(yǎng)護中心,供大齡自閉癥孩子使用,希望我們老了,孩子仍然可以有尊嚴地生活下去。”陳美蓉設想,這所養(yǎng)護中心需要愛心企業(yè)、社會組織、媒體等人員組成理事會進行管理,還需要自閉癥兒的親朋好友組成親人協(xié)會履行監(jiān)督職能。
盡管自閉兒養(yǎng)護中心還在籌備中,老莊卻已經(jīng)迫不及待地想為21歲的女兒莊小暉申請入住名額。老莊是低保戶家庭,晚上在垃圾廠值夜班賺些生活費,白天偶爾騎著摩托去幫忙商家送貨。他的愛人去年出了車禍,留下了病根,只能全職在家做家務。雖然家庭困難,唯一的女兒莊小暉患有自閉癥,但夫妻倆感情好,對孩子呵護有加。老莊每天都接送女兒上下學。
“小暉已經(jīng)在北斗星自閉癥兒童培訓中心受訓12年了,現(xiàn)在能幫忙做一些家務,而且她刺繡好,有組織義賣的時候,一年能收入六七千元。”老莊說。但這筆收入能支撐女兒未來的生活嗎?老莊還是心里沒底。
?。ㄗⅲ罕疚某霈F(xiàn)的采訪對象,除了楊若婷和陳美蓉,其他均為化名。)(福建日報記者 周明太 攝影報道)
大威和小威在家附近的星福公益書屋,參與社區(qū)輔助就業(yè),主要負責擦拭書柜、整理書籍 和照護花草。圖為小威在和書屋工作人員愉快地交流。福建日報記者 周明太 攝
大威和小威在家附近的星福公益書屋,參與社區(qū)輔助就業(yè),主要負責擦拭書柜、整理書籍 和照護花草。圖為大威在書屋里上班。福建日報記者 周明太 攝
大威和小威在家附近的星福公益書屋,參與社區(qū)輔助就業(yè),主要負責擦拭書柜、整理書籍 和照護花草。中午下班,陳美蓉挽著兒子的手,一起回家。因為家在附近,大威小威平時都是自己上下班。福建日報記者 周明太 攝
在北斗星自閉癥兒童培訓中心舉辦的一場活動中,莊小暉露出了燦爛的微笑。其實,她是個愛笑的孩子。福建日報記者 周明太 攝
看著女兒莊小暉專心地制作刺繡,陪伴的老莊露出了欣慰的笑容。福建日報記者 周明太 攝
楊若婷跟鑫鑫一起散步。福建日報記者 周明太 攝
小杰喜歡坐在沙發(fā)上看電視。因為他有時候情緒波動比較大,奶奶已經(jīng)沒有能力帶他安全外出了,只能讓他呆在家里。福建日報記者 周明太 攝
對奶奶來說,小杰雖然是個自閉兒,但依然是她的寶貝孫子。她握著小杰抓得滿是傷痕的手,很是心疼。福建日報記者 周明太 攝
版权声明 |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网站地图 | 回到顶部
电话:0595-28985153 传真:0595-22567376 地址:福建省泉州市丰泽区田安南路536号五楼 站长统计
CopyRight ©2019 闽南网由福建日报社(集团)主管 版权所有 闽ICP备1020650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35120190010
闽南网拥有闽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闽南网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