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說護士是白衣天使,那么助產士就是托起生命的天使。泉州市中醫院61歲的助產士郭秀梅默默守護上萬個家庭的幸福,見證了上萬朵生命之花的誕生。昨日是國際助產士日,記者走進郭秀梅的工作,一同品味其助產崗位的酸甜苦辣。
幸福 見證了上萬新生兒的誕生
皮膚黝黑、體態略顯發福的郭秀梅還未換上白大褂時,常有人會誤以為她是護工或是產婦媽媽。換上白大褂,她便是所有產婦的“媽媽”,呵護陪伴著每一位產婦完成產程,順利誕下寶寶。這一刻,對每一個媽媽而言是最幸福的,對郭秀梅而言也是幸福的。漸漸地,“郭媽”成為科室同事及產婦對她的尊稱。
梁女士的兩個孩子都是郭媽(右)接生的
郭媽今年已61歲了,1974年從永春縣天湖山礦務局醫院轉到泉州市中醫院工作,從內退到返聘,45年的時間里,若按平均每天接生一名嬰兒來計算,她接生的新生兒就有16425名。“算起來,第一個接生的新生兒如今已45歲了。”郭媽笑著說,有時也會碰到產婦的一胎、二胎都是她接生,甚至也會碰到產婦本人和產婦孩子都是她接生的情況,這就是緣分。
市民梁女士就與郭媽有著這樣特殊的緣分。她第一胎生產時,遇到的便是郭媽。今年3月,第二個孩子降生時,梁女士再次遇到郭媽,緊張的情緒立即緩和了下來。“郭媽真的就像我的媽媽一樣,整個產程因為有郭媽的陪伴,一切都很順利。”梁女士說,在其母子即將離開醫院時,她和家人特地送上鮮花,向郭媽及所有醫護人員表達自己的謝意。
期盼 能獲患者更多理解與支持
俗話說“又臟又累婦產科”,郭媽說:“其實臟累我們都可以克服,助產士最大的壓力來自心理上,我們面對的是母子兩條生命,壓力大,責任更大,沒干過助產的人是體會不到的。”
據悉,從產婦進入產房觀察產程開始,助產士就要時刻監測產婦的胎心變化、時刻記錄產程的進展,每當聽到胎兒心跳變慢,她們的心跳總會反射性地加快。遇到難產、羊水栓塞、子癇、產后大出血、新生兒窒息……一系列的搶救更是驚心動魄,這考驗的就是助產士的判斷能力及快速敏捷的反應能力。
在產科,值班的助產士只有3個,但應對的產婦可能有七八個,甚至十幾個。“其實,用風風火火來形容我們的職業是再適合不過了,每次值班我們都在奔忙。產婦稍微不舒服,我們就要馬上去關心她,不然產婦和家屬就會有意見,我們年輕的助產士因此被家屬投訴,甚至被罵哭時有發生。”說到此處,郭媽不禁心疼起科室的年輕助產士。她說:“我們干這份工作,不需要被感激,不需要被表揚,不需要記住我們的名字,只希望產婦和家屬們能夠對我們的工作多一分的理解和支持,足矣!”
欣慰 年輕助產士可以獨當一面
助產士這份工作是沒辦法讓上班時間和下班時間涇渭分明的。是助產士的同時,郭媽還是一位母親、祖母。此前,郭媽的兒子遠赴非洲參與醫療援助,兒媳又要工作。為了方便接送兩個孫子上學,她向科室申請值夜班,她說這樣白天才有時間帶孫子。
郭媽說:“科室里的姐妹都很關照我,護士長也一直希望我值二線班或者是上門診,但習慣了這樣的節奏,挺充實的。也是因為有她們,我也才有動力一直堅持,沒想到這一年又一年就這么過來了。”
產科護士長李水英說,郭媽給年輕的醫護樹立了很好的學習榜樣。如今,郭媽最欣慰的是,科室里那些年輕的助產士都已漸漸成熟,并能夠獨當一面了。“其實,學校里學到的知識以及幾個月的實習是遠遠不夠的,必須在臨床實踐中多歷練。”在郭媽的眼里,科室的年輕助產士就像她自己的孩子一樣,她會手把手傳授她們工作經驗,犯錯了會批評,受委屈了她會安慰。不過,最讓郭媽操心的是助產士們的終身大事。郭媽說:“這些年輕姑娘一心撲在工作上,根本沒時間去交朋友。”
相關新聞
準爸媽探訪神秘產房
泉州網5月6日訊 (記者蘇凱芳 通訊員何毓慧)為了幫助準媽媽們消除分娩的緊張和擔心,正確輕松應對自然分娩,昨日恰逢國際助產士日,泉州市婦幼保健院舉行“產房開放日”活動,20多位準爸爸準媽媽開啟了產房的體驗之旅。
對很多新手父母而言,當產房的大門關上之后,產婦在里面的情況往往顯得很神秘。產婦的產程是否開始,醫護人員是否能夠關心到位,成了很多家屬關心的問題。產房的護士長莊淑虹說:“在分娩過程中,我們由產科醫生、助產士、新生兒科醫生、麻醉師提供四位一體的服務。同時,我們也已開展了以家庭為中心的產科監護新模式,家屬在產婦產程開始后,可以進入產房陪伴。”
在莊淑虹的帶領下,準爸媽們近距離參觀了產房,中央胎心監護儀、新生兒搶救臺等,對于各類導樂儀器,如分娩球、按摩器等也是充滿好奇,一邊參觀一邊咨詢。在分娩室的盡頭,一間特別的手術間——產科急診手術間引起了記者的注意。莊淑虹說,產婦在分娩過程中可能出現多種急危重情況,如臍帶脫垂、子宮破裂、胎兒窘迫、羊水栓塞、產后大出血等,這些情況往往需要與時間賽跑,立刻手術。為保證母嬰安全,減少轉運和準備時間,及時開展手術,去年,該院在對產科進行升級改造時,專門建設并啟用了產房急診手術間,此舉極大地保證了母嬰安全,同時也提高了產科急危重癥救治水平。
最后,各位準爸媽還參觀了產房家化病房,溫馨的家庭化布置、獨立的衛浴間、陪護休息椅……一應俱全,使產婦猶如置身家中一樣。準媽媽陳女士告訴記者,在參觀時,她對分娩室印象很深刻,跟自己想象的完全不一樣,很溫馨,很干凈,完全沒有想象中的那么可怕。
據該院負責人介紹,產房是保障母嬰安全的第一道關口,對產婦尤為重要,為了加大準爸爸準媽媽對自然分娩的認識和對產房的了解,醫院將通過不同形式的主題日宣傳,降低剖宮產率,提高自然分娩率。(記者 蘇凱芳 陳明華 通訊員連文元 文/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