起楊梅鄉,在許多泉州人的印象中就一個字——“遠”。該鄉位于德化縣最北部,素有“泉州北極”之稱。近年來,隨著外部交通條件的改善和提升,吸引了一批批人前往當地休閑旅游,昔日的“邊遠鄉鎮”,如今奏響鄉村振興曲,成為鄉村旅游的香餑餑,長期養在深閨的“多彩楊梅、銀杏小鎮”悄然闖進大眾的視野。
當前,楊梅鄉圍繞林俊德將軍祖籍地、丁榮銀杏、云溪傳統村落“三張名片”,寫好紅色、綠色、古色“三篇文章”,力爭建設成為人文生態交相輝映、古風新韻完美融合,宜居宜業、宜學宜游的“閩中明珠”。
立足優良生態和文化
“銀杏小鎮”發展全域旅游
“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楊梅鄉境內峰巒疊起,森林覆蓋率達86%,去年12月入選“2018森林中國·發現森林文化小鎮”名錄,得天獨厚的自然環境,為發展全域旅游提供了豐富的資源。
尤其是丁榮自然村擁有27株500多年樹齡的古銀杏樹,是目前泉州市發現的唯一一處古銀杏群。每年深秋,銀杏葉黃時,眾多游客成群結隊前往,感受“銀杏小鎮”詩意棲居生活。
過去兩年,楊梅鄉連續舉辦兩屆銀杏文化旅游節,舉辦丁榮旅游招商暨旅游線路推介會、大眾網友“杏會楊梅”、“銀杏小鎮”攝影大賽和徒步等相關活動。與泉州文旅集團、泉州國旅簽訂民房改造、旅游路線合作協議,為丁榮銀杏特色旅游村建設插上騰飛的翅膀。2018年,丁榮銀杏特色旅游村項目被列入德化縣特色亮點優秀項目。今年年底前,溪底至丁榮自然村道路單改雙項目(一期)有望完工,不斷完善的基礎設施和旅游配套服務將吸引越來越多的游客。
“丁榮自然村因地理位置特殊,數百年來保留原始的自然風貌和純樸的鄉野風情,特別是銀杏葉泛黃時節,吸引了大量市民前往感受鄉村之美。”德化縣資深攝影師黃谷瑩是丁榮美景的“發燒友”,曾多次走進這里拍照推廣。
旅游興,富民策。過去一年,楊梅鄉共接待游客5萬多人次,增加旅游收入300萬元,這給當地村民帶來對美麗生活的新盼頭。目前,該鄉旅游總體規劃已經出爐,將逐步完善以“丁榮銀杏山莊—龍溪大峽谷—云溪傳統村落”為支柱的旅游發展框架,打造獨具特色的“銀杏小鎮”。
文化與旅游融合發展,楊梅鄉云溪村已經嘗到甜頭,連續兩屆民俗文化旅游節讓這里名氣大增。該村是楊梅鄉傳統村落活化利用的典范,也是遠近聞名的“中國傳統村落”。村內有148座傳統建筑依山而建,規模宏大。近年來,該村不僅“修舊如舊”修復吊腳樓、古堡等古民居,還建設刻紙培訓中心,讓更多村民共同傳承傳統技藝,刻畫美麗家園。
傳承紅色基因
打造“黨建+”項目振興鄉村
紅色領航憶初心,鄉村振興揚帆時。楊梅鄉以鄉村振興戰略為契機,大力實施“紅色領航”工程,明確紅色引領十二條措施,強化基層組織建設,全力推進黨建重點項目落地。
楊梅鄉充分挖掘文化優勢,創新探索“黨建+”。“黨建引領,文化為魂。”楊梅鄉黨委書記林恭興用這八個字來闡釋“多彩楊梅”。他認為,基層黨組織是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主心骨”。該鄉各村充分發揮黨組織引領作用,打造“一村一品黨建+”工程, 各村因地制宜打造“黨建+”項目——楊梅村“黨建+民宿”、云溪村“黨建+傳統村落”、安村村“黨建+丁榮生態多樣性體驗”、西墘村“黨建+知青生活體驗館”……
上個月月底,泉州市年輕干部理想信念宗旨教育專題班學員到楊梅鄉開展現場教學活動。活動期間還舉行市委黨校現場教學點簽約掛牌儀式。
為了讓更多群眾分享發展“紅利”,楊梅鄉探索壯大村集體經濟模式,引導各村和貧困戶與鄉政府共同集資入股,共同改建閑置中小學校舍為德化(楊梅鄉)憶初心教育基地。該基地自2018年10月投用至今,已經迎來了眾多培訓班等前來集中學習,紅色印記為楊梅鄉注入“宜學”的新亮點。
除了紅色印記,楊梅鄉還有傳統好家風。被中央軍委定為“全軍掛像英模”的林俊德,祖籍就在楊梅鄉楊梅村,生前專門為老家祖祠題寫“大龍堂”匾,表達對先祖的敬意和對故土的深情。18日,林俊德祖籍淵源展示館建成對外開放,通過“家史淵源”“苦樂學海”“戈壁丹心”“馬蘭清芳”“生命絕唱”等方面,展示將軍家風傳承及其忠誠干凈擔當的光輝一生,激勵后來人。訊(記者 陳智勇)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評論, 登錄| 注冊
安溪鐵觀音春茶進入采制黃金期2025-04-29
閩南網推出專題報道,以圖、文、視頻等形式,展現泉州在補齊養老事業短板,提升養老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