依托寫字樓 多為安置房改造而來
記者在租賃網站上搜索發現,泉州長租公寓多分布在豐澤區的安置房小區,其中又以浦西萬達附近為主。“這一帶寫字樓多,白領多,安置房也多,而且安置房租金便宜。”長期從事房產中介的陳女士介紹,許多房東有多套房子,就出租給一些公司經營長租公寓,有的則自己裝修經營。
記者了解到,某公寓管理公司泉州分公司在御殿花園小區交房時,就與御殿花園和周邊的草埕花園等小區簽約租房。僅御殿花園小區,該公司就租下幾十套房屋,統一將套房改造成單間,用于出租。該公司在浦西商圈周邊多個安置房小區都有簽約租房,總計1000多間。
長租公寓配套比較好,能夠滿足青年對生活品質的要求。
問題
不規范發展帶來諸多隱憂
長租公寓火熱的同時,也帶來了不少問題。違法改造或不科學裝修的長租房具有嚴重的安全隱患,引發了不少糾紛。各地與此有關的新聞時有見諸報端。本月17日,“新華視點”就曝光了北京上海一些租客反映自如公寓存在質量問題。
記者走訪泉州不少長租公寓發現,不少業主單位為了利益,私自進行不規范改造,在御殿花園、天怡花苑小區等都存在“房中房”的改造現象。
為更多獲利違規改造分隔套房
御殿花園位于泉州市區田安大橋北側附近,小區許多套房都被改造成長租公寓。在3號樓一套長租公寓內,原本相連的客廳、餐廳被隔成兩間,客廳陽臺還多了個衛生間。一番改造之后,原本100多平方米的兩房兩廳,變成了四間相對獨立的單身公寓。
在不遠處的寶洲街天怡花苑小區,記者發現也有不少套房改成“房中房”,原本寬敞明亮的大廳變成了一條狹窄昏暗的過道。記者看到,其中一套房內,原本的室內墻壁都被打掉了,取而代之用實心磚新砌了5個隔間,每個隔間都帶有一小間衛生室。房子里的地板上橫七豎八地鋪設了眾多水管和線管,過道的墻壁上有一個大的水表箱,裝著五個水表。
在華大街道華城小區里,記者在6號樓的一戶120平方米的房子里,也發現了這種情況。房子被分隔成5間房,墻上安裝著5個電表,洗衣機和廚房都是公用。記者撥打了房東電話求租,他表示自己專門做長租公寓,手上有好幾套房子“隔間”,“現在空出一間,生意很火,要的話要早預定。”
早在2011年,住建部就出臺《商品房屋租賃管理辦法》,對市場中將房屋分拆、隔斷的群租行為明令禁止。這種采取“隔斷”以實現租金最大化的行為,容易帶來各種隱患,給市民生活和部門監管帶來種種難題。
“套房整套出租不好租,獲利空間小,改造后單間分租獲利才多。”做長租公寓的莊先生向記者算了筆賬,一套146平方米的房子房租2900元,加上物業費就要3000元。如果整套轉租也就3500元。如果改造成單身公寓一間間租出去,一間能租1000多元,五間就有五六千元的收入。
莊先生介紹,目前在浦西商圈周邊各小區內,和業主簽約租房,進行裝修當“二房東”的公寓運營公司還有不少,也有其他住戶或者業主私自改造套房。這些單身公寓的租價均在800元至1500元不等,每套改造隔間都有不少利潤。
安全隱患大物業管理問題也不少
違規改造,必然帶來不少的問題。去年年底,本報就曾對天怡花苑小區存在的違規改造行為進行了曝光,當時豐澤區住建局立即責令業主單位進行了整改。
“違規改造帶來了建筑安全、消防問題、噪音擾民等問題。”走訪中,御殿花園小區業主劉女士向記者反映,她經常聽到居民在抱怨長租公寓改造帶來的問題。她說,改造期間噪聲擾民,影響居民作息生活;多人同住時胡亂插電,易造成電壓負荷過大;管道的不規范鋪設也會產生房屋漏水的問題。
此外,小區租戶多,也容易給小區管理帶來許多問題。
記者走訪中發現,浦西不少安置房小區里改造套房,每天工人隨意進進出出。
“小區人員混雜,也不知道哪個是業主,哪個是租戶,大部分租戶都是沒有登記的。長租公寓多了,管理起來難度也大。”幾位在樓下聊天的阿婆告訴記者。
“自從一些長租公寓投入使用以來,小區垃圾增多,垃圾箱供不應求。進入夏天來,如果打掃不及時,味道就很大,居民意見多。”一名小區物業管理人員介紹,這還只是其中一個問題。租客增加,也會帶來公共停車位的不足,導致業主停車難。種種問題,就容易導致業主與租客出現糾紛,影響小區和諧。
長租公寓多為合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