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外傷害之四:骨折
事例:7月18日,在泉州仁福骨外科醫院病房里,4歲的晉江女孩瑩瑩(化名)舉著包裹了厚厚紗布的左手,噙著眼淚直喊疼。原來瑩瑩自己上廁所時,突然一陣風吹來,門快速關閉。她的左手剛好扶著門框,小指頭末端瞬間被夾得血肉模糊。
調查:昨日,記者從市內各大醫院兒科、急診科了解到,本月兒童受傷事故明顯增多,其中骨折居多。在泉州仁福骨外科醫院,就有不少前來就醫的兒童,來自惠安的7歲男童小凱(化名)不慎被門夾到手指。
除了家中,戶外游樂場所也是小孩經常發生磕碰傷的地方。記者在市區東海泰禾廣場一處海洋球樂園走訪時,就看到一名4歲男童摔傷了鼻梁骨。
易發場所:家中門窗、沙發,戶外游樂場所
如何規避:兒童天性活潑好動,但又缺乏安全意識,所以家長一定要加強監管和防范。要把家具、門、窗固定好,提醒孩子不要隨意攀爬。要把銳器置于兒童不易拿到、碰到的地方,對有棱角的家具采取保護性措施。
急救方法:骨科醫生提醒,小孩骨折后,家長不要隨意牽拉活動關節,可以用硬木板片或鐵片臨時固定再送專科醫院進一步治療,這樣可以避免骨折斷端損傷血管和神經。
隱形防護網防護作用有限
意外傷害之五:墜落
事例:7月24日下午,珠海前山一名2歲半的寶寶被家長留在家中午睡,不料卻發生意外,從31樓的家中墜亡。7月26日凌晨,深圳市南山區一名4歲女童被外出買夜宵的母親留在家中,從15樓墜亡。
調查:近年來我市也發生了幾起和隱形防盜網有關的墜亡事件。2016年9月7日,晉江市池店鎮橋南片區新加坡城一名4歲的男孩不慎從17樓家中裝有隱形防盜網的陽臺墜落身亡。在新加坡城小區內,住戶大多在陽臺和飄窗加裝了防盜網,而且幾乎都是隱形防盜網。在中心市區,老舊小區的防盜網安裝率普遍較高;而在新小區,特別是高層小區中,防盜網的安裝率參差不齊,其中隱形防盜網較為普遍。這種現象在市區經典名門、湖心苑、和昌花苑等小區都存在。
易發場所:陽臺、過道
如何規避:小孩好奇心強,喜歡爬高,如果父母外出將孩子“反鎖”在房中,孩子很容易因恐懼而攀爬陽臺或窗口造成墜落。家里有孩子一定要安裝防護欄,窗邊不要放可以攀爬的東西,不要讓孩子單獨在家,不要讓孩子離開家長的視線。平時告誡孩子勿在陽臺或頂樓嬉戲,提高孩子自身的“窗戶危險意識”。
應對方法:加固防護欄,讓小孩遠離陽臺。發現小孩卡陽臺或墜落,及時營救、送醫。
意外傷害之六:被困
事例:7月22日14時許,浙江義烏一名兩歲男童不慎被反鎖在車內,不停哭鬧。正當消防員準備破拆窗戶時,男孩的媽媽表示拒絕,說已聯系開鎖師傅。經過消防員的勸說,男孩的媽媽最終同意破拆。當小孩子被抱出來時,已經滿臉通紅,全身是汗。
調查:近年來,兒童被鎖在車內因悶熱、脫水身亡的新聞時有見諸報端。在夏季,戶外車內溫度上升極快,悶熱的環境、渾濁的空氣、恐懼的情緒,在這樣的“悶罐”車內多待1分鐘,對孩子來說都是無比的煎熬。研究發現,當氣溫達到35℃時,陽光照射15分鐘,封閉車內的溫度能飆升到65℃,這種高溫下,極易發生“熱射病”,待半小時就能致命。記者嘗試在暴曬狀態的車內逗留,才幾分鐘,就喘不過氣來。
商場不時可見這樣危險的一幕
易發場所:車內、電梯
如何規避:家長養成下車后檢查車內的習慣。鍛煉孩子的自救能力,必要的時候可以和孩子模擬實踐一下,如發現自己被困就不停按喇叭,拼命拍窗,引起行人注意。
急救方法:不能立即開門窗的情況下,趕緊砸破車窗救人最有效。砸玻璃時,選擇離孩子遠的車窗,減少孩子被驚嚇和被玻璃渣濺到的可能。( □記者 張曉明 文/圖)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評論, 登錄| 注冊
安溪鐵觀音春茶進入采制黃金期2025-04-29
閩南網推出專題報道,以圖、文、視頻等形式,展現泉州在補齊養老事業短板,提升養老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