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向金門供水工程,見證了兩岸從‘交涉到交心,從水通到心通’的歷程。晉江浯江連通一江,兩岸共飲好水好酒,友誼也將長長久久。”昨天上午,專程趕到泉州晉江參加福建向金門供水工程通水一周年活動的金門縣副縣長黃怡凱說,這是兩岸同胞共同努力的成果。
從去年8月5日算起,福建向金門供水工程正式通水一年了。這一年,甘甜的晉江水,從龍湖水庫源源不斷流向金門,滋養著曾飽受水困的同胞;這一年,兩岸同胞通力合作,保障供水工程安全運營,打造兩岸民生工程的合作典范。
福建向金門供水日均逾萬噸,圖為供水工程取水地—晉江龍湖。
累計供水超366萬噸
福建向金門供水工程的水源,來自泉州山美水庫和晉江流域的東溪、西溪。水源匯集至金雞攔河閘,再引至位于晉江的龍湖水庫,經過水泵站加壓,從晉江金井鎮的管道入海,最終抵達金門。
福建晉金供水有限公司總經理洪佳興說,作為供水工程的大陸方運營單位,按照“科學調度、保質保量、安全生產、優質服務”的工作要求,加強工程運營管理,為金門鄉親提供水質水量保障,從去年8月5日到今年7月底,累計向金門供水超過366萬噸,平均日供水超過1萬噸。
供應金門的水,全面落實115項水質指標檢測,其中,日檢采用24小時不間斷的水質在線監測設備,由水質實驗室進行數據指標檢測,月檢、半年檢則委托有資質的檢測單位進行,三個檢測頻次的結果,都及時提交給金門方。
金門縣自來水廠廠長張武達則用翔實的對比數據,證明龍湖水庫供給的水,無論是水質還是凈水成本,均優于原有的金門湖庫。他說,兩岸水廠通力協作,不僅共同監控運營操作系統,也通過定期、不定期的工作會議,對日常運營事項進行商討,確保供水安全,期待雙方進一步深化合作,共同為金門鄉親提供質優量足的好水而努力。
緩解用水“燃眉之急”
回顧兩岸通水之路,可謂久久為功終成真。
由于地理位置特殊,氣候常年溫熱少雨,金門的人均水資源占有量遠低于國際公認的人均水資源警戒線。隨著當地經濟建設加速、旅游觀光開放,水資源供需矛盾更為突出。
1993年,金門遭受大旱,金門民眾期望從福建引水的呼聲,引起福建省委、省政府高度關注。1995年,金門縣政府正式請求從福建供水。
從1995年起,兩岸有關部門和單位,克服種種困難,經過多次工作和商務技術商談,不斷取得突破。2015年,《金門自大陸引水供購水合同》成功簽訂,福建向金門地區供水工程大陸段率先開工。2016年,大陸段率先具備通水條件。2017年,海底管道全線貫通。2018年5月,雙方進行聯合測試,工程水量達到設計能力,具備通水條件;8月5日,工程正式通水。
通水的背后,凝聚著兩岸同胞的深情厚誼。
晉江金井鎮圍頭村是大陸距離金門最近的地方,供水工程鋪設的海底管道,有一半長度要經過村民的漁業養殖海域,得知情況的漁民,紛紛暫停漁業養殖,保障項目施工順利開展。
通水工程的大陸工作組中,10余人的主要團隊,在20多年時間里,幾乎沒有換過人,比如福建省水投集團副總經理朱金良,他全程參與了工程,也從當年那個大學畢業不久的年輕人,走向了中年。他回憶,一開始,由于兩岸沒有直接往來的通道,大陸工作人員和金門溝通問題、了解情況十分困難,甚至不知道找誰做、找誰談。2014年,朱金良到金門實地考察,當地的缺水情況,他看在眼里,急在心上:供水不穩定,水庫的存水質量一般,水處理成本高企,金門民眾對解決缺水問題的渴望十分迫切。
兩岸共飲一江水,解了金門鄉親的“燃眉之急”。金門酒廠(廈門)貿易有限公司營銷總經理郭慶忠說,酒廠是當地的重要支柱產業,釀酒用水主要來自地下水。而金門當地水源,主要由水庫儲水和地下水提供。水庫蓄水“靠天吃飯”,遇到干旱少雨年份,本就缺水的金門,供水壓力倍增,對地下水的依賴性也更大。他們時常擔心,地下水的過度使用,將引起海水倒灌,影響高粱酒品質。“龍湖水庫增加了金門的供水量,給地下水提供了‘休養生息’的機會,更可以增加地下水的滲透、蓄積,對于經濟發展的意義重大。”
如今,在圍頭村的月亮灣景區內,有一座高粱酒瓶形狀的塑像,這是金門同胞飲水思源,為紀念福建向金門供水工程而設立,上面寫著“兩岸一家親、共飲一江水”字樣,道盡了對大陸同胞默默奉獻的感激之情。
探索構建雙線供水格局
兩岸同胞,血濃于水。水通,心更近。
今年1月,習近平總書記在出席《告臺灣同胞書》發表40周年紀念會并發表重要講話時強調,兩岸要應通盡通,提升經貿合作暢通、基礎設施聯通、能源資源互通、行業標準共通。
當前,福建正積極探索兩岸融合發展新路,努力建成臺胞臺企登陸的第一家園,推進金門、馬祖同福建沿海地區通水、通電、通氣、通橋。福建向金門供水工程的順利通水,為兩岸民生領域合作樹立典范,對今后兩岸通電、通氣、通橋提供良好借鑒。
“一年前,我們迎來了兩岸通水的歷史新篇章。一年后,我們看到,通水不僅為金門帶來實實在在的效益,更是創造了兩岸首次民生工程合作的典范!”張武達的一番話,道出了兩岸同胞的心聲。
工程正式通水后,兩岸業主單位建立起常態化運營聯絡工作機制,確保信息溝通無阻。為保障水質安全,泉州、晉江兩級黨委政府成立供水安全保障工作領導小組,制定《福建向金門供水安全保障工作方案》,開展供水水源地保護整治工作。晉江以水源地龍湖為試點,全面推行“湖長制”工作,今年4月,以箱涵、隧洞為主的全封閉式引水第二通道工程全線通水,將提升引水過程中的水質安全。正在實施的龍湖環湖截污工程和排污溝閉合工程,預計將在今年年底完成。
除了加強對水源地的保護,面向金門的雙線供水格局也正在構建當中。供水工程第二引水線路進入前期規劃階段,已著手開展沿途的連通湖庫整治工作。雙線供水格局,將大大提高福建向金門供水工程的應急保障能力。
郭慶忠說,期待以福建向金門供水工程的順利運營為契機,共同探索更好的合作模式,早日實現兩岸應通盡通。(記者蔡紫旻/文 林勁峰/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