搬出一張凳子,斟上一杯熱茶,5月24日,晉江金井鎮調委會駐所調解室,在清幽茶香里,一場因交通事故引起的賠償糾紛成功調解。調解員們在“3+1+N”的調解格局聯動下,以前后歷時4個月、總計調解將近10次的“水磨功夫”,最終讓雙方在心平氣和中達成一致,避免了“對簿公堂”。
金井鎮的這個調解室,是泉州市公安調解與人民調解對接示范點。“3+1+N”調解格局的“3”,即派出所、司法所和相關律師事務所,“1”即法庭,“N”即由人大代表、社區工作人員、社會賢達等各界人士組成的顧問團。這樣的“多方聯動、點對點化解”,已讓327起矛盾糾紛化解在基層。
“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主題教育啟動以來,我市認真貫徹中央、省委主題教育有關會議、文件精神,主動銜接、積極融入第一批“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主題教育,以“強基促穩”三年行動為抓手,從群眾反映的強烈問題中,列出幾個最突出的、短期內能夠解決的問題,堅決整改到位,增強群眾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此前,市委、市政府領導深入各縣(市、區)調研走訪,與基層共同摸排梳理出一批群眾反映強烈的突出問題。市委多次強調,強基促穩,重在基層,重在為民謀利、為民辦事、為民解憂,通過為民謀利、解憂、辦事,把大量矛盾糾紛解決在基層、化解在萌芽狀態,為發展營造環境,為黨的執政夯實根基。
具體到今年,圍繞提升基層組織力、提升基層治理能力、提升基層矛盾糾紛調處化解能力三個重點,全市組織實施11個專項行動。隨著行動推進,眼下的泉州,像金井鎮調委會駐所調解室這樣,根植基層,為民解憂辦事的創新機制和生動案例,在各地不斷涌現。
“我在豐澤某建筑工地做架子工,所在班組12名工人被拖欠10多萬元工資,多方聯系班組包工頭何某無果。”今年5月份,多方討薪沒有進展的李先生和同事們向豐澤區人社局求助。在社區、街道等單位介入調解后,何某仍置之不理。根據豐澤區創新探索的“欠薪案件處理路線圖”,豐澤區人社局對何某啟動“涉嫌拒不支付勞動報酬罪移送程序”,拒不執行人社部門責令限期改正的,涉嫌拒不支付勞動報酬罪的自然人或用人單位,移送公安機關立案查處,并對責任人進行網上追逃。抓捕期間,區人社局同步責令用工單位限期整改,履行工資支付主體責任,支付12名工人15萬元工資。今年以來,“路線圖”的落實,讓豐澤全區欠薪案件同比下降48.2%,群體討薪事件同比下降71.4%。
民有所呼,我有所應。更多民生事,溝通解決一“線”間。
“12345嗎,我們小區公共停車位被私設地鎖,存在安全隱患,能不能來處理?”石獅市華南社區居民李先生經常遇到的糟心事,就是小區內有公共停車位卻停不了車,抱著試試看的心理,他打通石獅12345便民服務熱線一號通平臺。接到投訴后,熱線話務員迅速將情況記錄下來,并第一時間通過系統平臺派單給鳳里街道辦事處處理。該街道辦接到指令后,根據職能分工立即責成有關人員到現場核查情況,將私設的地鎖一一拆除。“從我打電話投訴到執法人員過來解決問題,前后不過三小時。”李先生對此大為稱贊。類似這樣,整合36條公共服務熱線及單位對外電話,石獅12345便民服務熱線今年以來每天接辦受理群眾訴求115條左右,大部分都得到了妥善辦結。
這樣一條有溫度、有熱情、有聯動、有態度的熱線,不僅溫暖石獅,也在全市推廣和升級。今年,泉州在原12345便民服務平臺的基礎上,開通“泉州12345”官方微信公眾號,并添加了“隨手拍”功能。市民遇到窨井蓋缺失、路面坑洼、路燈不亮、違章占道等問題,隨手一拍、迅速反映。新渠道推出后,業務受理量不斷增長,截至7月底,已受理各類由熱心群眾手機拍照上傳的民生訴求問題3776件,辦結3762件。
聚焦群眾反映的操心事、煩心事、揪心事,今年上半年,我市還重點梳理整出11個問題清單,制定《關于創新體制機制推動當前部分民生熱難點問題整改落實的通知》,下發至相關部門及各縣(市、區)逐一落實。眼下,包括“動車站周邊環境整治及建立管理長效機制”“規范城市流動攤販疏導管理機制”“中心市區道路停車管理秩序”“校外培訓機構規范管理”“旅游景區和觀光路段保潔管理機制”等在內的該11項民生熱難點問題已進入收賬期,身邊的變化正成為群眾有感可知的“小確幸”。以鯉城區為例,今年在古城街巷新建古榕口袋公園、許厝埕與古榕巷的交匯口街心公園、南俊新街閩南埕院式小游園,下個月就可陸續開放。街巷周邊的居民們說,以后家門口就是公園,鄰里之間可以納涼聊天,走過路過時也覺得很舒心,“感受到了黨委政府辦實事的用心,看到了生活品質和幸福指數的提升。”
第二批“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主題教育即將開展,全市上下已經積極行動起來。記者了解到,一段時間來,黨政領導帶頭“下沉到基層、指導到村居、跟蹤督促到一線”已成為常態;市直相關部門聚焦基層治理中的難點痛點堵點,研究出臺10份市級指導意見,解決了一批“癥狀”在基層、“病根”在機制的問題;縣一級堅持“當下改”與“長久立”有機銜接,持續推動一批務實管用的辦法提升為科學長效的機制,并在當地進行面上推廣,實現了從解決一個問題到解決一類問題。今年以來,通過實施“強基促穩”,各地更加注重“源頭治理”,基層矛盾化解工作呈現可喜變化,信訪總量大幅降低。□記者 陳林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