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泉州市水利工程建設及河道治理全面推進。如何加強建后管理,確保工程及河道長期發揮效益,是當下急需解決的一大難題。記者從市水利局獲悉,我市通過“五個率先”,在全省率先推進水利工程及河道規范化管護,確保工程建得好、管得好、用得好。
率先推行小型水庫物業式管理。出臺小型水庫物業式管理指導意見和合同范本,通過委托水利設計、施工企業等承擔小型水庫大壩、溢洪道、啟閉設備等日常保潔、維護養護工作的形式,全面推進洛江、泉港、南安、安溪、永春等地257座水庫物業式管理,大大提升了管理水平。
率先開展小型水庫安全運行問題排查。通過政府采購,委托有水利設計資質的單位對全市443座小型水庫進行逐庫現場排查,將重大安全隱患上報市政府并抄送各相關縣(市、區)政府督促整改,切實做到安全隱患“早發現、早管理、早整改”。
率先完成山塘注冊登記。完成全市877座1萬—10萬立方米山塘注冊登記工作,徹底解決了山塘數量、工程特性、安全重要性等信息不夠齊全、不夠準確,以及工程安全隱患情況掌握不明問題,為山塘安全度汛提供精準依據。
率先開展堤防水閘工程調查。委托第三方,通過航拍和現場拍照,對全市5級以上堤防(海堤)和過閘總流量大于5立方米/秒水閘的工程現狀和管理情況進行調查,繪制全市堤防、水閘工程分布圖、堤防典型斷面圖、水閘平面和立面圖,并編寫《泉州市堤防、水閘摸底調查總結報告》,為堤防水閘運行管理提供基礎資料。
率先完成河道生態保護藍線劃定和立樁。開展藍線界樁和界牌的埋設工作,分別于2018年10月、12月完成市管晉江二、三級河道和縣管四、五級河道埋樁工作。(記者林銘珊 通訊員陳文貴 方志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