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經泉州市政府同意,市發改委正式印發《泉州市推進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實施方案》。該方案力爭到2020年,建立覆蓋全市城鄉居民的基本公共服務體系,讓整個體系更加完備,服務供給總量持續增加,結構進一步優化,規模和質量進一步滿足全市城鄉居民的基本需求。
“推進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切實解決人民群眾最關心、最直接、最現實的利益問題。”市發改委相關負責人表示,當前泉州市已列出了基本公共服務(基本公共教育、基本勞動就業創業、基本社會保險、基本醫療衛生服務、基本社會服務、基本住房保障、基本公共文化體育、殘疾人基本公共服務)8個重點領域85項服務清單,各級各部門正逐項對照、有序推進。
學有所教
力爭九成以上公辦高中省級達標
教育是寄托千萬家庭對美好生活期盼的重要民生工程。泉州將從義務教育、高中階段教育、普惠性學前教育、職業教育、繼續教育等入手,不斷提高教育質量和市民基本文化素質。
“十三五”期間,全市規劃中小學建設發展項目400個,規劃建設面積200萬平方米,擬增加學額21.4萬個。今后,泉州市還將培育11所省首批示范性普通高中建設學校、10所省普通高中課改基地校,到2020年,力爭90%以上公辦普通高中成為省級達標高中,全面提高普通高中教育質量。同時,繼續構建以公辦性質幼兒園和普惠性民辦園為主體的學前教育公共服務體系,至2020年公辦性質幼兒園和普惠性幼兒園在幼兒園占比分別達50%、85%。
住有所居
優先改造安全隱患嚴重的棚戶區
圓百姓安居夢,泉州將構建層次豐富、形式多樣的住房保障體系,滿足城鎮常住人口基本住房需求,解決農村困難群眾住房安全問題。
當前,群眾對住房改造尤為關注。根據《方案》,泉州市將分期分批實施推進城鎮棚戶區住房改造,把棚戶區改造與生態修復、城市修補有機結合,優先改造住房條件困難、安全隱患嚴重的區域。在農村,則將組織實施農村危房改造,幫助建檔立卡貧困戶、農村分散供養五保戶、低保戶、貧困殘疾人家庭、原中央蘇區(革命老區)國家重點優撫對象、革命“五老”家庭及其他貧困戶解決住房安全保障問題。
弱有所扶
將殘疾兒童康復救助擴大到14歲
扶弱濟困見真情。在基本社會服務方面,泉州市將擴大服務供給,重點在社會救助、社會福利、養老服務、社會事務、優撫安置、法律援助上下一番苦功,以增強兜底保障能力。
針對弱勢群體,泉州市還明確要營造殘疾人平等參與的友好型社會環境,實現殘疾人事業與當地經濟社會發展同步。在保障殘疾人基本生活的基礎上,為殘疾人提供免費就業援助,推進和發展智力、精神和重度肢體殘疾人從事輔助性就業等服務。此外,還將為有康復需求的殘疾兒童和持證殘疾人提供基本康復服務。將殘疾兒童康復救助對象擴大到14歲。殘疾人基本型輔具補貼實現全覆蓋。市級在省輔具補貼制基礎上實行疊加補助。
勞有所得
加強對就業困難人員的就業援助
就業是民生之本、財富之源。泉州市將完善政策扶持、創業培訓、創業服務“三位一體”工作機制,鼓勵以創業帶就業,構建和諧勞動關系。同時,構建全覆蓋、保基本、多層次社會保險制度,建成城鄉一體、服務供給多元、服務方式多樣的社會保險服務體系。
其中,創業服務方面,鼓勵公共就業服務機構為創業者提供項目選擇、開業指導、融資對接、跟蹤扶持等服務;扶持一批創業孵化基地和創業大本營;為符合條件的人員提供創業擔保貸款貼息。技能培訓方面,擬探索建立“招工即招生、入廠即入校、企校雙師聯合培養”為主要內容的企業新型學徒制度。就業援助方面,將加強對就業困難人員的就業援助,優先安排在公益性崗位就業,確保有就業能力的零就業家庭、低保家庭至少有一人就業。“十三五”期間,實現0.4萬名就業困難人員就業和再就業。
病有所醫
強化孕產婦與新生兒急重癥救治
基本醫療衛生服務可為“健康泉州”護航。泉州市將依據常住人口規模、服務半徑等合理配置醫療衛生資源,全面推進公立醫院綜合改革,加快建立基層首診、上下聯動的分級診療模式。
值得關注的是,泉州將完善新型婦幼健康服務體系,推廣婚前醫學檢查、孕前優生健康檢查“一站式”服務,重點加強高危孕產婦和新生兒健康管理。加快建立區域孕產婦與新生兒危急重癥救治中心,提高婦女常見病篩查率和宮頸癌、乳腺癌早診早治率。
閑有所樂
打造社區“15分鐘體育健身圈”
文化體育更惠民。讓老百姓閑暇之余有更多去處、更好消遣,泉州市將加強文化遺產保護和合理利用,推動一批非遺項目申報國家、省非遺名錄;加快推進實體書店或各類圖書代銷代購網點覆蓋鄉鎮;健全農家書屋建設、管理、使用長效機制;基本建成市、縣(區)、鄉鎮(街道)、村(社區)四級公共體育設施體系,城市社區建成“15分鐘體育健身圈”,農村公共體育設施提檔升級,人均體育場地面積達到2平方米。(記者陳林森 通訊員姚振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