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市市場監管局牽頭試行企業開辦“一窗通辦”服務,到市行政服務中心在全市范圍內推行開辦企業“零費用”和便民“服務禮包”,再到市自然資源和規劃局率先在全省實現不動產抵押登記“不見面審批、一趟不用跑、全程網辦”……隨著我市行政審批改革的逐步深入,今年下半年以來,廣大市民愈加深刻體會到我市行政審批服務的提質提速。
良好的政務服務環境是區域發展的競爭力所在,深化行政審批制度改革是優化發展環境的關鍵舉措。去年以來,緊緊圍繞高質量發展落實趕超這一戰略目標,我市致力打造一流營商環境。市人大常委會從服務重心大局高度,準確把握推進我市行政審批服務提質提速這個重點,綜合運用各種方式深入開展專題調研,得到市委、市政府主要領導的高度重視,市委、市政府相繼召開專題會議進行部署安排,要求下定攻堅決心,努力實現“季度見成效、年度提位次”,合力推動我市行政審批服務全面“改版升級”。
8月28日,市十六屆人大常委會第二十二次會議聽取審議了市政府關于推進行政審批服務提質提速的報告,認為我市行政審批服務提質提速取得階段性成效。□
人大在行動
抽絲剝繭 直擊200余個“中梗阻”
行政審批服務有哪些“盲點”,企業和群眾辦事有哪些“堵點”?為真正吃透上情、摸透下情、掌握實情,專題調研自今年3月啟動以來,市人大常委會組成專題調研及暗訪小組,深入各縣(市、區)和市直有關部門,通過現場跟蹤、隨機抽查、回訪當事人、深入工業園區與企業主“私聊”,以及市縣鄉三級人大聯動調研和向社會公開征集意見建議等多種方式,全面了解、收集了200余個影響行政審批服務提質提速的堵點、痛點、難點問題,并對這些“中梗阻”進行分類梳理。
洛江某貿易公司于今年2月底到市行政服務中心企業開辦專窗申請設立登記,從網上進行名稱預先核準,前往中心窗口辦理設立登記和刻章備案,后在洛江就近辦理稅務登記、到銀行辦理開戶,該企業前后耗時8個工作日。“業主需在市場監管、公安、社保、醫保、就業等窗口多次拿號排隊、反復來回,還要另跑銀行辦理開戶,根本不可能在5天內辦結。”
市區一家具公司反映,該公司于今年2月底申請新建2個水表(生活水表、消防水表),至4月初尚未安裝。但在市自來水有限公司提供的企業報裝清單里,卻顯示該項目已于今年3月15日辦結……類似的事情,不止一家企業遭遇。
諸如此類的典型案例在調研中一一浮現。面對省政府要求將“企業開辦”審批時間壓縮到5個工作日以內的具體要求,各相關職能部門應如何協同配合進一步壓縮企業開辦時間以方便企業辦事?其癥結在何處?緊抓這些具體案例、具體問題,今年4月以來,市人大常委會相繼組織召開多場案例分析會,邀請相關部門、相關企業負責人、人大代表、市民群眾等,圍繞企業開辦、不動產登記、用水用電等方面的具體案例展開探討,通過實例剖析,由點帶面,由表及里,舉一反三,以案治本。
以企業開辦為例,經多方調研考察,市人大常委會向市政府提出建議,要以機構改革完成、部門職能權限已經明確為契機,把抓緊落實審批牽頭部門并實行“一家牽頭、并聯審批、限時辦結”作為今年推動行政審批服務提質提速的重要工作,真正讓“一窗式”聯評聯審、“1+N”會商會審落到實處。
邊督邊改 突出問題導向各個擊破
行政審批服務提質提速,事關經濟社會發展,其核心是營商環境優化和政府職能轉變。為更好更快更優地推進我市行政審批制度改革,市人大常委會在此次專題調研中,突出“邊調研邊推動問題解決”的形式。
主動向市委報告調研階段性成果。市人大常委會認真梳理、分析、核對前期調研中搜集到的200多個具體問題,形成《關于行政審批服務提質提速專題調研發現的一些問題和典型案例》共10類51條,并及時把這份“問題清單”呈報市委。市委高度重視,對人大呈報的建議及時審閱處理,并召開會議聽取人大專題調研情況匯報。同時,成立工作專班深入開展調研,結合人大建議,梳理形成《行政審批服務提質提速改革任務清單》,提出10項亟需突破解決的體制機制問題,明確責任單位責任人和完成時限,強調要下定攻堅決心,實現行政審批服務“季度見成效、年度提位次”。
市政府對人大調研提出的建議意見和列出的“問題清單”高度重視、全單照收,并相繼召開專題會議研究確定有關整改措施,特別就政務數據匯聚與共享應用平臺建設、企業開辦“一窗通辦”等9方面43個問題的整改工作進行具體研究,同時印發《關于推動行政審批服務提質提速工作的通知》,強調要以項目化推進整改、以制度化保障整改、以責任化督促整改,確定6個立行立改項目,及6個重點攻堅項目,并明確項目整改牽頭單位及完成時間。
推行“一窗辦理”進展到什么程度?用電、用水、用氣等服務性費用是否得到有效規范?“互聯網+政務服務”平臺何時能夠上線?……為全力推動行政審批服務全面提質提速,市人大常委會堅持以問題為導向,聚力邊查邊改,在深化調研了解真情實況的同時,針對市政府問題整改項目進行細化,從需突破的主要問題到整改進度情況,各工委室全程跟蹤督辦,促進問題整改到位。
尤為值得一提的是,今年8月份,市人大常委會機關全體干部“全員出動”,每人抓住一個具體問題進行跟蹤督辦。從不動產登記和房屋交易機構職能整合、建筑企業資質申請重復提交紙質材料、商品房戶主更名時的房屋測繪問題,到建立部分代表性重點項目全流程臺賬管理機制等,內容涵蓋行政審批服務的方方面面,有力地推動了全市行政審批服務提質提速。
部門在行動
這些事省錢省力省時了!
在市委的高度重視和市人大的積極推動下,一場自上而下、上下聯動的行政審批服務提質提速行動,在全市范圍內擂響了“攻堅”戰鼓。截至今年8月底,我市行政審批服務提質提速取得階段性勝利,行政審批服務進一步“改版升級”。
推行“一窗通辦”
按群眾“辦成一件事”為標準,市行政服務中心窗口整合為“市場準入、投資建設、社會民生、便民服務、中介服務”五個主題式辦事體驗廳,實行“一窗受理、集中服務”,改群眾“往返跑”為信息“自動跑”,進一步壓縮審批時限。
推行企業開辦“一窗通辦”。將企業設立登記、公章刻制、初次申領發票及開辦企業涉及的稅務事項、社保醫保的參保單位和人員登記業務整合至企業開辦專區,實行企業開辦“一窗通辦”,申請人只需在一個企業開辦綜合服務窗口提交和接受所有辦件,可少跑8個(次)窗口,少提交20份材料,減輕企業開辦申請人負擔。
設立“社醫保綜合受理窗口”。推動市醫保中心、社保中心、就業人才中心設立“社醫保綜合受理窗口”,負責集中辦理“企業開辦和注銷‘五險合一’”。
推出便民服務“禮包”
拓展24小時自助服務區。截至今年8月份,在市行政服務中心和社區服務中心、大型超市、公園等人口密集場所建設15個24小時自助行政服務區,實現政務服務事項自助辦理、就近辦理。
推行“免費禮包”。在市行政服務中心對前來辦理業務的業主、群眾實行2.5小時免費停車、免費復印、免費郵寄等便民“免費禮包”。
推行企業開辦“零成本”
對全市新開辦企業免費發放一套印章(公章、財務章和發票章)及免費郵寄服務。截至8月上旬,市本級通過“一窗通辦”窗口辦理企業設立登記49家,免費發放印章49套。
推動泉州全地區放開低壓接入
今年4月1日起,全面放開160千伏安及以下用電容量介入,電網公司主要承擔供配電設施建設費用,客戶辦電成本從20萬元壓減到2830元。
打造四級“互聯網+政務服務”平臺
建設覆蓋市、縣、鎮、村四級的泉州市“互聯網+政務服務”一體化行政服務平臺,實現“一號申請、一窗受理、一網通辦”。
推進市政務數據匯聚與共享應用平臺建設。整合匯聚國家、省的屬地回流數據以及全市的政務數據,建設市政務大數據資源中心,實現全市政務數據資源的匯聚、共享和交換。據悉,該平臺已于5月底投入試運行。
展望下階段
把推動行政審批服務提質提速——
作為“一把手”工程推下去
8月28日,市十六屆人大常委會第二十二次會議聽取審議了市政府關于推進行政審批服務提質提速的報告,認為我市行政審批服務提質提速取得階段性成效。
“為群眾服務是政府的本分,要把能否做到企業和群眾‘辦事不求人’作為衡量服務型政府的一個試金石。”就下階段推進我市行政審批服務提質提速,市人大常委會在會上提交了有關調研報告并建議,各地各部門要把推動行政審批服務提質提速作為“一把手”工程,切實增強自我革新的決心和勇氣,克服部門利益掣肘,把泉州的營商環境建設放到更大坐標系中考量,按照市委市政府要求,真正讓文件上的好舉措好規定一條一條落到實處;要對標先進、突出重點,盡快完成標準化建設,強力破解“信息孤島”,加快推進不動產登記等審批高頻事項改革,切實增強實效,帶動審改全局突破;要綜合施策,啃下“多規合一”這塊“硬骨頭”,真刀真槍推進工程建設項目審批改革,堅持不懈推進簡政放權,切實加強事中事后監管,增強審批改革的關聯性和協同性;要打通堵點,進一步規范行政審批中介服務,切實發揮“中介超市”作用;要完善拓展行政服務功能,加快推進政務服務智慧化,健全完善行政審批服務體系,切實提升審批服務效能。(記者 顏雅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