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到了一年一度的開學季,不少電信網絡詐騙又盯上了這個特殊的群體。昨天,泉州市反詐騙中心發布提醒,大學生們請注意,提防電信網絡詐騙。據了解,近期來,泉州有多名大學生遭遇電信網絡詐騙。
網購退款詐騙 騙了多名大學生
2019年7月16日下午,華僑大學的吳同學接到一個陌生電話,對方說吳同學曾在他店里購買過一種化妝品,產品質量有問題要辦理退款。吳同學沒有提防,按對方說的操作引導,到支付寶借款平臺、美團借款平臺、360借款平臺上借了3.35萬元,并用手機銀行轉賬給對方,之后發現自己被拉黑,銀行卡里的2000元也一起被轉走,共損失3.55萬元。
在今年6月7日,泉州師范學院的曾同學接到一個自稱“小紅書”工作人員的電話,對方稱曾同學購買的潤膚液有質量問題,要給曾同學退款,同時讓曾同學告知支付寶賬號,隨后對方發送一張支付寶轉賬的截圖給曾同學,對方稱工作人員操作失誤導致多轉賬1.5萬元,因此讓曾同學從新浪微博的錢包中借款1.5萬元還給對方,曾同學深信不疑,真的通過微博錢包里借款,并轉賬給對方,最后被騙1.5萬元。
泉州市反詐騙中心民警介紹,根據相關數據統計,全國大學生年均網購額為1100元,人均年收到的包裹數為16.2個。因此根植于網購與快遞的退款詐騙就成為大學生被騙的第一殺手。騙子先通過非法手段獲取受害人信息及訂單詳情,通過電話或短信方式冒充網購網站客服或快遞客服,以快遞丟失、商品存在安全隱患、質量問題會致病等由頭,表示要向顧客退款。針對大學生群體,往往采取引導前往各種網貸平臺進行借款,隨后騙走借款。從而造成大學生被騙之后,承受巨大的債務。
網貸賬號詐騙 坑了多名大學生
“曾在貸款平臺注冊過,如果不注銷會影響征信”“辦理過校園貸,國家要收回額度”“清空分期樂貸款APP內的額度”……據介紹,今年以來,騙子利用上述理由,針對大學生群體開展了多種詐騙,值得每個大學生都提高警惕。
今年4月3日,華大學生帥某,接到一個手機來電,對方稱帥某身份被冒用,在“分期樂”的網站有一個額度為1萬元的借款賬號,但是按照國家政策,嚴禁在校大學生在分期樂平臺上有任何賬號,要求帥某把賬戶注銷,否則會影響個人征信。同時對方告知注銷辦法,要求帥某在美團借款平臺上借款5000元轉給對方,對方就會幫助注銷“分期樂”平臺的賬號,同時美團的借款由對方來還。于是,帥某就按照對方的要求借款5000元并轉賬給對方。直到帥某撥打“分期樂”官方客服電話,這才發現這個“對方”其實是騙子!
民警發現,近期發生的這一詐騙類型,大量出現讓受害人去互聯網金融平臺借款的情況。當受害人錢借到后,再讓其將錢轉入特定賬號或者直接掃描二維碼支付。因此很多人固有的思維“我的賬戶又沒有錢,不用擔心被騙”就要推翻了,騙子讓你先借錢,再騙你!
低智商老騙局 多名大學生中招
QQ被盜后,騙子冒充身份前來騙錢;陌生電話自稱學院老師發放獎學金,要求你提供驗證碼……這些看似已經過時的詐騙手法,其實一直在身邊發生著。
8月7日,泉州師院的尹同學在宿舍接到一個自稱是學院教務處工作人員的陌生電話,告知尹同學在上學年獲得國家獎學金學校額外的獎金要轉給她,并且稱一定要通過云閃付APP。隨后,要求尹同學告知對方手機號、建行卡號,驗證碼等,最終被轉走2700元。
今年4月底,楊同學收到一個高中同學的QQ消息,說有事想找他借錢,楊同學未經核實就給對方掃描支付了1500元,后發現同學QQ被盜,錢已經轉給騙子。
民警剖析,當下流行的騙局,大都是低智商的詐騙,騙子通過讓受害人繁瑣的操作,抓住的往往就是受害人那短暫的遲疑,正是這一下思想上的放松,騙子就成功地讓你將錢轉出。
提醒:個人信息不能隨便透露
泉州市反詐騙中心民警提醒大學生們,提高警惕防止被騙,最重要的一點就是重要的個人信息,一定不能隨意給他人,包括姓名、身份證件號碼、手機(社交軟件)號碼、住址、行蹤軌跡等。
手機號目前已經是很普遍的網絡身份驗證方式,包括各種APP、銀行、網站,都需要個人手機號進行認證。民警提醒,大學生在互聯網生活中,要學會隱藏自己的真實信息,別隨便將自己的身份信息留在網上,比如隨意提交上傳自己的身份證、駕駛證、學生證照片等。
同時,微信、QQ、淘寶等平臺的密碼勿設置過于簡單,以防止他人破解。本人的銀行卡、支付賬號收款的二維碼只能供自己使用,勿交由他人,特別是不能以買賣或者租借的形式借由他人,否則一旦被用于犯罪,本人也要承擔法律責任。重要的個人信息,如私密照片、學習文件、通訊資料等,不要隨意地放到網絡平臺、個人郵箱里面,同時建議關閉手機的共享、同步功能。(■記者 林加華 通訊員 白炯炘)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評論, 登錄| 注冊
安溪鐵觀音春茶進入采制黃金期2025-04-29
閩南網推出專題報道,以圖、文、視頻等形式,展現泉州在補齊養老事業短板,提升養老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