泉州市兒童醫院醫務社工與志愿者攜手開展社工服務
建議
醫務社工的重要作用不容忽視,但這一群體被接納,尚需更多的時間,需要醫務社工、患者、醫療機構乃至社會各界共同努力,推動這一職業更好地服務醫療行業。
提高社會各界的認知
福建醫科大學人文學院副院長譚衛華說,醫務社工與醫務人員有著相同的服務對象,他們相同的目標就是促進人類健康,而最大的區別在于醫務社工只提供“非醫學診斷與非臨床治療”。她建議,應加強對醫務社工的宣傳,加深社會對該項工作的知曉度和認同度,形成良好的社會氛圍和工作環境。當然,醫務社工自身也要努力,不斷提升自己的服務水平和成效,吸引社會更多的關注,也可以通過增強組織活動的吸引力,力求爭取多渠道的資金支持,使實施的項目取得更好的成效,久而久之自然就會得到社會的認可。
加強人才儲備和培養
泉州市第一醫院服務中心負責人莊玉君認為,醫務社工和志愿者因其工作環境和服務對象的特殊性,僅有熱忱和愛心是不夠的,更需要的是專業化。因此該院引入第三方社工機構入駐,共同開展社工項目,從一定程度上可以解決人才和技術的缺乏。同時,他們也在鼓勵院內醫務人員通過醫務社工專業考試,通過在醫務人員和專科志愿者中挖掘培養社工人才,協助社工部開展工作。
林銀花也認為,在條件允許的情況下,可積極倡導、鼓勵高等醫學院校定向培養具有醫學背景和社會學專業知識的“復合型人才”,為醫務社會工作儲備人才資源。通過人才培養的專門化和崗位設置的固定化、服務職能的規范化初步建立起醫務社會工作的基本制度框架。
加大政策支持力度
醫務社工的發展,也離不開政府的支持。譚衛華建議,政府應當制定專項政策,逐步推進社會工作相關法律法規的完善,為醫務社會工作拓寬空間,提供必要的權益保障機制。加大醫務社工隊伍職業化建設,探索在醫院內設置醫務社工崗位,在國家職業認證體系確立的前提下,給予醫務社工適當的薪酬待遇、社會認同和職業生涯發展空間,為所有從業者提供良好的從業環境。
泉州市民政局相關工作人員表示,努力讓社會工作者在醫務領域實現價值、發揮作用,有助于醫療行業的發展,民政部門將與各方一起做好各項保障和支持的同時,探索總結更多更好的經驗,進一步推動醫務社工的發展。(記者 蘇凱芳/文受訪者/供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