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廁所服務時間不足、老舊小區天然氣改造進度慢、中山公園停車難……這些事情雖小,卻與市民生活息息相關。“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主題教育開展以來,泉州下大力氣整改城市管理精細化問題。圍繞“為民服務解難題”工作目標,市城管局認真部署開展自查自糾工作,制定整改措施62條并狠抓落實,目前已有8條涉及群眾切身利益的事項正在積極整改中,成效初顯。
公廁夜間未開放納入“有獎舉報”范圍
豐澤區東海街道濱城社區嘉吉路44號是一座公共廁所,市城管局考評中心今年7月、8月、9月考評該公廁時,發現夜間均處關閉狀態。
該公廁位于東海大街支路嘉吉路,東側是新華都廣場,西側是福怡居小區,人流量大。“嘉吉路上有不少小吃攤,晚上使用該公廁的人更多。這一帶沒有其他公廁,出租車司機、外賣小哥等人群都會固定來這里‘方便’。”濱城社區相關人士告訴記者。
既然該公廁作用大,為何之前3個月每到夜間就“打烊”了呢?東海街道辦事處、濱城社區居委會相關人士坦言,原因在于受不了一些網約車和出租車司機、小吃攤主的蹭水行為。“我們好幾次發現,凌晨有出租車司機接該公廁水龍頭的水沖洗車子,還有一些攤主經常上這里取水。上半年有個月份,該公廁僅水費一項就達三四千元,財政撥付的每年2萬元經費根本不夠用,只能靠街道辦事處補貼。”相關人員表示。
“即使管理有難點,也不能將公廁一鎖了事。”市城管局考評中心負責人說。在發現服務時間不足后,考評中心將該公廁考評成績按零分處理,并發函通報批評、督促整改。本月起,該公廁已恢復24小時開放。東海街道辦事處相關人士表示,將探討有效的管理方式,不排除安裝監控的方式,監督并曝光個別司機、攤主的蹭水行為。
為杜絕公共廁所服務打折扣的現象,市城管局考評中心已完善公廁考評標準,加大對未開放公廁的扣分力度。同時,將中心城區公廁夜間未開放、衛生問題等納入考評中心“有獎舉報”范圍,市民群眾可通過泉州考評微博、微信平臺進行舉報。
48戶老舊小區居民有望更快用上天然氣
“9月份交的天然氣改造費用,天然氣外管也拉上樓了,不知為何天然氣還沒接到我家。”家住市區烏岸頭52號小區的老黃說,自己家所在的小區是單位宿舍,建成已有20多年,此前一直使用液化氣,聽說天然氣環保、省錢,便報名改造用氣。如今,老黃和其他住戶的天然氣灶已買好,就盼著早日用上天然氣。
近日,記者跟隨泉州燃氣有限公司老舊小區天然氣改造組工作人員小鄭,來到向陽安置小區靠烏岸頭民房的圍墻外。在那里可以看到,天然氣管道已從向陽安置小區拉過來,差約20米就能與一巷之隔的烏岸頭天然氣管道相連接,讓烏岸頭52號、45號小區共48戶居民用上天然氣。根據施工計劃,這段長約20米的管道將架在一座公廁的墻體上,但9月初該公廁拆除重建,預計年底才能完全建好。
記者從市城管局燃管站得知,烏岸頭52號、45號老舊小區通氣改造過程中,首先遇到氣源從哪里接過來的問題。在市城管局燃管站、市效能辦、燃氣公司、鯉城區城管局、臨江街道辦事處及躍進社區、幸福社區的積極協調下,最終確定從向陽安置小區拉氣源到烏岸頭。8月份,燃氣公司在向陽安置小區內破路60多米,埋下外管。誰知,在該外管要與烏岸頭的外管相連接時,又遇到公廁重建,接管工作因此擱置下來。
對此,市城管局燃管站負責人表示,將進一步協調相關方面加快公廁施工進度,爭取早日讓小區居民用上天然氣。記者得知,除上述問題整改已取得初步成效外,泉州中山公園停車亂象、垃圾轉運車輛“滴灑漏”現象等問題月底前將整改好。(記者 陳淑華 通訊員 王雅玲 蘇國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