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流動人口服務管理條例》(以下簡稱《條例》)昨日起正式實施,今后,房屋出租人、用人單位、宗教活動場所應當在流動人口到達居住地7日內采集報送信息。
那么,該如何采集報送信息?采集內容有哪些?未按規定報送信息將受到何種處罰?針對市民關心的問題,記者采訪了公安部門,并邀請相關人員對《條例》進行解讀。
民警現場教房東如何使用手機自助登記租戶信息
采集報送信息 手機即可操作
昨日10點多,豐澤公安分局東海派出所民警來到出租房較多的云山社區院前一帶,進行入戶走訪調查,同時宣傳《條例》,教房東如何在手機上進行承租人信息采集報送。
院前妙靈路謝女士家的樓房,分租給幾戶來泉務工的人員。按以前的規定,房東要到派出所報送登記承租人的信息,“要找租戶拿身份證復印件等材料,他們怕麻煩,可能也怕信息被泄露,不少人都不太愿意配合。”
走訪期間,東海派出所民警帶著謝女士到一樓大門。“掃一掃門牌上的二維碼,就可以進入‘'福建治安便民’公眾號的智慧房屋界面,點擊房屋管理,就可以申請綁定管理相應的房屋。民警審核通過后,就可以進行出租房屋報備和登記(租戶)信息了。”謝女士發現,在智慧房屋里,只要拍照上傳房東身份證即可申請房屋報備,點擊居住人管理即可登記租戶的姓名、性別、身份證號碼等關鍵信息直接載入系統,再填下聯系電話,非常簡便。“這比去派出所辦理方便多了。”
據了解,除了掃描門牌上的二維碼,出租房屋的市民還可以通過搜索出租房屋申報小程序,或者直接到當地派出所登記承租人信息。
未登記承租人信息 房東受到處罰
記者從泉州警方處獲悉,近段時間,不少市民因為未按規定登記承租人信息,被處以罰款。
10月28日下午,泉秀派出所民警開展標準地址二維碼工作,對轄區出租房屋和流動人口開展集中清查時,發現轄區燈洲社區丁榮路、泉秀街兩名租客王某珠、瞿某芳未簽訂租賃合同,民警進一步調查確認,房東林某、洪某未按規定登記承租人信息。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治安管理處罰法》及相關法規,林某、洪某被警方處以200元罰款。
當晚,東海派出所民警在轄區田新路日常走訪調查中發現,房東吳某將房屋分別出租給他人,但不按規定登記承租人姓名、身份證件和號碼等信息。警方給予吳某200元罰款的處罰。
今年以來,市區公安機關查處了數十起未按規定登記承租人信息的案件,這些房東均被處罰。
《條例》影響面廣 來看看解讀
記者了解到,新頒布實施的《條例》,對加強流動人口服務管理,保障流動人口合法權益,維護社會秩序,吸引各類人才向福建集聚、貢獻力量,促進福建經濟發展和社會和諧,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據介紹,新修訂的《條例》涉及公安服務管理的主要內容有信息采集、居住登記和居住證、流動人口義務、信息平臺建設、處罰情形等。
◆誰負責采集報送?
《條例》規定,“居住在出租房屋”“在當地就業”“在宗教活動場所住宿”這3類流動人口,由房屋出租人或者其委托代理人、用人單位或者個人、宗教活動場所負責采集和報送流動人口信息。
原《福建省流動人口治安管理條例》規定的流動人口信息采集報送的主體有兩種:一是流動人口本人,二是機關、團體、企事業單位和個體工商戶。
新修訂的《條例》明確了流動人口信息采集報送的社會主體責任,規定信息采集和報送工作由有關單位或者個人負責:居住在出租房屋的,由房屋出租人或者其委托代理人負責;在當地就業的,由用人單位或者個人負責;在宗教活動場所住宿的,由宗教活動場所負責。
◆采集內容有哪些?
流動人口信息采集項目包括:姓名、性別、居民身份證號碼、聯系方式、居住地住址、到達時間等。流動人口應當提供真實、準確、完整的信息。
◆什么時候完成報送?
負責流動人口信息采集和報送的有關單位或個人,應當在流動人口到達居住地后7日內采集流動人口信息并報送當地公安派出所或者受理機構;自流動人口離開之日起7日內,將離開人員信息報送當地公安派出所或者受理機構。
《條例》將原有流動人口暫住登記修改為居住登記,并取消流動人口申報居住登記的義務。流動人口擬在居住地居住七日以上的,可自愿申報。申報居住登記,且在居住地居住半年以上,符合合法穩定就業、合法穩定住所、連續就讀條件之一的,可以在居住地申領居住證。流動人口可憑居住證在居住地享受基本公共服務和便利、申請登記常住戶口等。
◆違反規定如何處罰?
針對違反規定的行為,《條例》明確了法律責任,處罰如下:
流動人口在信息采集或者居住登記申報時提供虛假信息或者虛假證明材料的,由公安機關給予警告、責令改正,處二百元罰款;
負責采集信息的單位或者個人故意報送虛假的流動人口信息的,由公安機關責令改正,并按照虛假報送人數每人二百元處以罰款;
負責采集信息的單位或者個人未及時報送流動人口信息的,由公安機關責令改正;拒不改正的,對單位處五百元以上三千元以下罰款,對個人處二百元以上五百元以下罰款;
房屋承租人不配合房屋出租人采集本人及共同居住人信息,或者未將共同居住人信息及時告知房屋出租人的,由公安機關給予警告、責令改正;拒不改正的,處二百元罰款。(記者 廖培煌 林勁峰 通訊員李肇興 王泉源 文/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