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爸爸年紀大了,我希望這一趟泉州尋親之旅可以幫他找到祖籍地,然后帶他一起回來尋根謁祖。”昨日下午,來自云南德宏的涂小安來到泉州華僑歷史博物館,在市僑聯(lián)以及泉州華僑歷史學(xué)會的幫助下尋找自己的祖籍地。根據(jù)相關(guān)專家提供的線索,4日,她將前往永春、德化繼續(xù)尋親。
南僑機工后代涂小安(左二)回泉州尋親
涂小安介紹,她的曾祖父早年從泉州去了馬來亞,爺爺涂英杰1916年左右出生于馬來亞麻坡。1939年爺爺響應(yīng)南僑總會主席陳嘉庚的號召,回國參加抗日報效祖國,來到云南省德宏遮放鎮(zhèn)。后來由于歷史原因,他一直在當?shù)鼐幼。⑴c當?shù)卮鲎骞媚锝Y(jié)婚,生下了5個孩子。涂英杰在馬來亞有一個弟弟、一個妹妹,他在世時還常常與馬來亞親人寫信聯(lián)系,1981年涂英杰在遮放鎮(zhèn)戶悶村去世,后人就與馬來亞(1963年組成馬來西亞聯(lián)邦)親人失去了聯(lián)系。聽說馬來亞親人后來去了新加坡。涂小安表示,為了尋找親人,2005年,他們根據(jù)涂英杰與親人的書信往來地址,前往馬來西亞,但只找到書信上寫的路,沒有找到門牌號。她姑姑也曾到馬來西亞尋親,同樣是沒有結(jié)果。
“爺爺在世時和父親說起他們祖籍福建泉州,早在數(shù)十年前,父親就想尋找馬來西亞和福建泉州的親人,但苦于不識字,這個念想一直擱在他的心頭。近年來,隨著年紀逐漸增大,這種念頭更加強烈。我們作為晚輩,也希望能夠圓了父親的這個心愿。”涂小安介紹,父親今年已70歲,于是她決定幫父親尋親,并于2日來到廈門,在朋友介紹下找到原廈大歷史系副教授、華僑博物院名譽院長陳毅明,在其引薦下聯(lián)系上了泉州市僑聯(lián)。3日上午他們來到泉州。“出發(fā)回家鄉(xiāng)福建泉州,我的心情非常激動。”記者在她的微信朋友圈里看到這樣一條信息。
3日上午,泉州華僑歷史學(xué)會顧問孫建斌也來到現(xiàn)場。孫老先生今年78歲,退休后專注于編撰族譜,近年來投入大量精力研究南僑機工,編寫了“南僑機工學(xué)”叢書三本,目前正在校對中。他表示,目前查找到的泉州籍南僑機工有300多人,“之前因為不知道涂英杰的具體籍貫,只把他歸在福建籍,現(xiàn)在終于知道具體籍貫了。”孫建斌查找了《泉州姓氏分布》,了解到涂姓在泉州分布在石獅市蚶江鎮(zhèn)、晉江市內(nèi)坑鎮(zhèn)、惠安縣東嶺鎮(zhèn)、永春縣下洋鎮(zhèn)和德化的多個鄉(xiāng)鎮(zhèn),“涂姓目前在德化有3400多人,在永春有3800多人,因此涂小安的祖籍地很有可能就在永春或者德化。”孫建斌聯(lián)系上了曾編寫過涂姓姓氏志的涂國芳老師,希望其能夠給涂小安提供幫助。
涂小安表示,4日,她將前往永春、德化繼續(xù)尋親,找到祖籍地后想帶父親回家鄉(xiāng)看看、走走,并準備將爺爺遺留下來的一些書信以及照片等資料捐獻給泉州華僑歷史博物館。(記者吳志明 文/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