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h陰性血是一種極為稀有的血型,在漢族人群中僅占千分之三,又被稱為“熊貓血”。在泉州市第六屆道德模范評選中,泉州市Rh陰性血型志愿者服務隊隊長林德平獲評助人為樂模范。13年來,他獻血4700毫升,這相當于一個成年人全身的血液。他不僅積極獻血,還組織、鼓勵身邊同血型的人獻血,為急需血液的病人解燃眉之急。
林德平13年共獻血4700毫升
首次獻血 得知自己是稀有血型
2006年的一天,林德平第一次參加無償獻血后,收到泉州市中心血站的一封信,得知自己是Rh陰性血型。“當時對這個血型完全不了解。”林德平說,后來才知道,這是一種極為稀有的血型,被稱為“熊貓血”。幾天后,林德平到血站登記成為應急獻血志愿者,并加入泉州Rh陰性血型QQ群。
2011年7月的一個晚上,群里的一條求救留言引起林德平的注意:一位家住南安的老伯在勞作時,不慎摔倒并導致腳骨斷裂,需要馬上手術。手術前,家屬被告知病人為Rh陰性A型血,需備血1200毫升才能手術。不過,當時血站只有600毫升的庫存,手術只能被迫擱置。老伯的兒子得知有個“泉州熊貓群”,便在網上發布求救信息。
了解情況后,林德平主動與中心血站取得聯系,并約上另一位同血型的朋友,連夜趕往泉州東街獻血站獻血。有了備用血,老人的手術得以順利完成。
類似的獻血故事,林德平還有很多。2017年5月13日晚,晉江英林中學一名老師患卵巢癌多發性骨轉移,急需Rh陰性A型血的信息傳遍微信朋友圈。林德平核實信息后,前往血站捐獻了2個治療單位血小板。當他得知該患者的丈夫已離世,目前獨自撫養一個6歲女兒時,還立即通過微信群發起捐款倡議,幾天內,募捐到善款3萬余元。
13年來,林德平捐獻了稀有血液4700毫升,這相當于一個成年人全身的血液。
重要轉變 志愿者服務隊正式成立
一個人捐獻的血液再多,數量也有限。為了讓生命垂危的患者有延續生命的機會,林德平積極呼吁、聯系群里的成員前往獻血。林德平說,“泉州熊貓群”每年都會收到上百名稀有血型病人或家屬的求助,群里沒有組織經費,每次赴外地獻血,他們都是自發自費。
公益之路并非一帆風順。有一年,他們接到一個來自漳州的求救電話,稱有人發生車禍,腦淤血急需手術,上手術臺前才發現是B型Rh陰性血型,可醫院沒有備血。確認好信息后,泉州地區的4名同血型“熊貓人”,立即包車趕到患者所在的醫院要求獻血。不過,他們卻遭到醫院的質疑:“找一個有熊貓血的人都難,怎么這么快就來了4個,你們是非法賣血的吧?”在查明身份后,醫院才相信。
如何讓“熊貓群”走向更規范、更專業的道路,林德平一直在思索。他積極與泉州市中心血站、泉州市紅十字會聯系,為“泉州熊貓群”尋求官方支持。2013年5月27日,中國紅十字志愿者泉州市Rh陰性血型志愿者服務隊在正式成立,林德平被推選為“熊貓隊長”。如今,服務隊的志愿者已發展到700多名,成為目前全省最有影響力的Rh陰性血型志愿服務組織。
堅持不懈 用實際行動守護初心
不僅在泉州本地做公益,志愿服務隊成員還經常到漳州、龍巖、廈門、莆田等地應急獻血。僅2018年,服務隊就有232位志愿者參加應急獻血,共計捐獻稀有血液7萬多毫升,泉州地區全年的稀有血型用血均得到保障。
林德平作為一名緝私警察,加班加點是家常便飯,但只要有時間,他依然會堅持參加志愿服務,也常常帶著家人一起。對于他來說,志愿服務已經是一種生活方式。他希望,每一次走上街頭,用自己的親身經歷說明獻血無損健康,都能夠鼓勵更多的人參與到志愿獻血、社會互助的事業中來。
不管是在緝私一線,還是在志愿路上,林德平表示,他將始終保持著為人民服務的初心,做一名好警察,當一名好隊長。(記者 黃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