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夜寒風中 他們默默在一線堅守
2月1日晚10時許,氣溫僅8℃,寒風凜冽。泉三高速公路泉州西出口處,一排排反光錐將車輛集中引導到一個通行口。幾名身穿交通、交警、城管制服的工作人員對每一輛駛出高速的車輛駕乘人員進行仔細排查。
自1月24日,福建省啟動重大突發公共衛生事件一級響應以來,泉州市交通執法支隊全面打響疫情防控阻擊戰,積極聯合公安、衛健等部門陸續在全市范圍內啟動32個交通衛生檢疫站。據統計,截至2月1日,泉州市交通衛生檢疫站累計檢測車輛104319輛次、司乘人員207386人次。
工作人員對出高速的駕乘人員進行體溫測量、信息登記。
寒夜堅守 逐一檢查司乘體溫
“來了一輛浙江牌照的車輛,檢查一下。”2月1日晚10點左右,一輛掛著浙J牌照的藍色小轎車從泉州西高速路口駛出,站在出口處的鯉城交警大隊民警高宏偉提醒站在對面的協勤許加德攔車。
小車停穩后,鯉城區城市管理局工作人員葉金猛拿著測體溫的儀器對司機進行體溫測量,其同事黃軍榮負責登記車牌號和司機的身份信息。一旁的泉州市交通執法支隊綜合行政執法支隊二大隊路政、水路股股長黃朝暉和同事鄭兆林,以及福建省高速公路車輛通行費泉州西征收管理所的工作人員,則仔細察看了車輛內外的情況。
“可以了,注意行車安全,出門要戴口罩。”確定小車司機的體溫正常后,工作人員對其進行放行。
虛驚一場 體溫38℃是誤判
“春運工作剛告一段落,就轉入交通衛生檢疫站。”黃朝暉介紹,節前15天春運開始后,交通、交警就在檢疫站對面的高速入口方向設卡,檢查上高速的客運車輛和貨車。按照慣例,大年三十,他們就可以撤崗回家過年了。沒想到除夕當天,福建省啟動重大突發公共衛生事件一級響應。
高速公路出口的交通衛生檢疫站是外來人口進入泉州的第一站,也是防控疫情的第一道封鎖線。做好檢測工作,關系重大。
前幾天,工作人員在測量幾名駕乘人員時,儀器顯示體溫達到38℃左右。“當時大家都蠻緊張的,生怕遇到新型冠狀病毒攜帶者,不過后來證實都是虛驚一場。”黃朝暉笑著說。原來,那幾天氣溫比較高,有的小車司機沒有開冷氣,導致車內溫度偏高。有的則是司機開了暖氣,沒有及時通風導致車內溫度升高,影響到體溫。“讓那些駕乘人員靠邊,等三五分鐘后再測量,就恢復正常了。”
全天在崗 站好防控第一線
夜深了,溫度更低了,寒風陣陣,記者站在空曠的路口采訪時,感覺到一股股涼意從腳底板往上鉆。
“白天還好,到了晚上最低溫度只有7℃左右,會比較凍。”黃朝暉指著身上的制服大衣說,“晚上必須要換大衣,不然受不了,實在累了就輪流到路旁用集裝箱改造的小屋子里喝杯熱水或吃碗泡面。”
其間,鯉城區城市管理局局長林榮春也來到現場,查看檢疫站的情況。他說,自己每天都會到交通衛生檢疫站,查看工作人員工作狀態和物資儲備是否充足。“晚上值班辛苦,吃飯的地方都沒有,只能多準備一些泡面。”
據了解,檢疫站工作人員配足醫用口罩、手套、測溫儀、消毒水等物資,采用24小時輪班制,實行逢車必檢,對“入境”的司乘人員進行體溫測量和信息登記,尤其是對從湖北等疫情區始發或途經疫情區車輛及乘客嚴格把關,嚴防疫情通過交通工具傳播。
泉州西交通衛生檢疫站是黃朝暉所在大隊的轄區,據他介紹,大隊安排了14個人輪流執勤,每兩人一組,24小時三班倒。“鯉城交警大隊的民警和鯉城區城市管理局的工作人員是24小時4班倒。全天候,不管是刮風下雨,都必須有人站崗。”(記者 陳明華 林勁峰 文/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