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強科學防控 有序復工復產
昨日,省政府新聞辦舉行新冠肺炎疫情聯防聯控工作第六次新聞發布會。會上,市委常委、常務副市長洪自強,市衛健委主任葉一帆分別介紹泉州疫情防控最新動態和聯防聯控工作情況并答記者問。
四項措施“外防輸入、內防擴散”
泉州外防輸入、內防擴散,為主抓好四項措施,堅決打贏疫情防控的人民戰爭、總體戰、阻擊戰。
加強組織領導
一方面,讓指揮部強起來。省里啟動重大突發公共衛生事件一級響應機制后,泉州立即將防控工作架構從領導小組升格為指揮部體系,抽調精干力量常駐集中辦公。另一方面,讓基層黨旗飄起來。泉州1000多名市直機關黨員干部,自帶被褥,有力支援村居和社區防控一線。
織密防控網格
注重聯防聯控,各部門統籌抓好交通檢疫、防聚會防聚集防聚餐、農貿市場整治、公共場所消殺等工作。如在機場、高速口、動車站,交通、公安、衛健等部門聯手開展交通檢疫,每日檢查約5.5萬人次,發現異常旅客第一時間移送就醫。
注重群防群治,突出網格化、拉網式排查管理,創新運用大數據,研發推廣“智慧防控小程序”,實現動態往來人員摸排全覆蓋。認真落實省11個“一律”和泉州防控9條及補充通告,真正守好上班、上工、上學“三道防線”和入泉通道、社區和村、單位、家庭和個人“四道關口”。
突出快檢快治
全面提升疾控預警檢測能力,特別是提前對密切接觸者開展CT檢查、核酸檢測,早期識別。目前,全市已對密切接觸者開展影像檢查489人,核酸檢測172人,共檢測出陽性4人。落實醫療救治“四個集中”,實行“一患者一團隊一專家”管理,對采樣送檢、出具確診報告、安全轉運收治、專家會診指導等四個環節均要求在“一小時”內完成,不斷提高醫院診斷救治成效。
強化物資保障
泉州政企合力調度資源、協作聯產、技術攻關,迅速整合起強大的防控物資生產體系。預計至2月底,泉州口罩每日產能可達350萬個、防護服可達2萬件。同時,廣泛發動僑商民企力量,全球900多萬海外華僑和全國250多家異地商會紛紛慷慨解囊,為抓好疫情防控工作募集物資,貢獻力量。
規上工業企業已復工23.6% 至2月底可達90%以上
在做好疫情防控前提下,泉州科學精準推進企業復工復產,列出企業和重點項目開工復工時間表,目前規上工業企業已復工23.6%,至2月底可達90%以上,切實穩住經濟發展大盤。
行業層面,按“四種類型”有序復工。已開工企業繼續穩產。涉及民生的企業,特別對于保障城市運行必需、疫情防控必需、群眾生活必需及其他涉及重要國計民生的相關企業優先復工復產。重點龍頭企業及關聯企業有序復工。對于復工方案預案成熟、本地用工較多、防護物資儲備充足、隔離區設置規范的其他企業在達到復工條件后,也有序復工。文體娛樂經營等企業因容易造成人群聚集,暫緩復工。
企業層面,按“三個導則”落實主體責任。按照省分行業健康手冊,泉州制定工業、商貿、建筑3個行業復工導則,指導和督促企業按照“五要五不要”要求,認真落實各項防疫措施。
員工層面,抓住“兩個牛鼻子”管理服務。對于外省來泉創業務工人員,從接收企業和出租房房東兩方入手,指導督促他們落實駐廠或在外租房員工的疫情防控措施。
政策層面,出臺“一攬子措施”支持企業復工復產。落實省六穩“24條”,出臺支持中小微企業生產經營“9+2”措施,“一企一策,一個項目一策”,幫助企業解決復工復產涉及的用工、融資、運輸、產業鏈配套等困難問題。
投轉產和新建防護物資全產業鏈企業30家
抗“疫”戰爭打響之后,泉州按照省里統籌調度要求,充分發揮民生消費品制造大市的優勢,整合防護物資產業鏈上下游企業迅速轉產,目前已有投轉產、新建企業共30家,防控物資生產體系初步形成。
物資生產上,全力推進投產一批、轉產一批、整合一批、新建一批,組織恒安、柒牌等龍頭企業,以及一批中小配套企業開展生產。
設備材料研發攻堅上,組織口罩機、熔噴布、抗靜電復合透氣膜等關鍵設備材料3個科研小組,全力協調有關技術研發、設備及原輔材料采購等。由漢威機械研發的高效口罩機,每臺日產能40萬個,為普通設備的5倍,預計月底前將交付10臺。
產業鏈高效整合上,對每家轉產企業都配套政府工作人員,為主協助生產企業尋求設備、生產場地、材料采購渠道、辦理生產資質、產品送檢等,有效保障企業生產。如泉州牽線柒牌進駐晉江石墨烯產業技術研究院750平方米的10萬級潔凈車間進行防護服生產,目前日產防護服1000件,2月15日可日產4000件。(記者 莊丹丹)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評論, 登錄| 注冊
安溪鐵觀音春茶進入采制黃金期2025-04-29
閩南網推出專題報道,以圖、文、視頻等形式,展現泉州在補齊養老事業短板,提升養老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