泉州新冠肺炎確診病例已清零,但市疾病預防控制中心的115名工作人員依然不敢放松,24小時不間斷輪流監測疫情。隨時可能響起的應急電話,不定時的疫情、災情和突發公共衛生事件的瀏覽審查等工作,都是必不可少的內容。我們要做的是不害怕,有辦法,有擔當。”該中心微生物檢驗科科長鄭友限說。
“我們科室每天都要與病毒、細菌和各種病原微生物打交道,所以我們自稱‘掃毒者’。”在微生物檢驗科,鄭友限以調侃的口吻向記者介紹自己的工作內容。
鄭友限(左)指導檢驗人員進行樣本處理 (采訪對象 供圖)
全天待命 連夜檢出泉州首例
在抗擊新冠肺炎疫情的戰斗中,實驗室診斷是一個重要環節,也是其他防控工作的基礎。
1月下旬,當大家都忙于置辦年貨,準備迎接新春佳節時,市疾控中心微生物檢驗科已做好應對疫情的相關準備:人員培訓和學習、個人防護用品的準備、檢測試劑和耗材的儲備、儀器設備的維護。
為了保證在疫情發生后,一收到送檢樣本,就能在第一時間完成檢測、第一時間出具檢測報告,微生物檢驗科將檢驗人員分成5組,24小時輪流進入實驗室。
“臘月廿七的晚上,我們接到任務,有1例疑似病例的樣本要送檢。”鄭友限和科室的主管技師陳志揚立即著手準備。為保障結果的準確可靠,兩人在完成第一次檢測后,馬上又用不同試劑復檢了一次,結果均一致后才報告。整個實驗下來,已是第二天的清晨5點了。這就是泉州第一例新冠肺炎患者的檢測過程。
從未言累 負壓實驗室堅守4小時
記者看到,微生物檢驗科有很多人員都是80后、90后的年輕面孔,“面對有極高傳染性的新冠病毒,每天與它們‘零距離’,你們害怕嗎?”
“怕肯定會怕,脫掉防護服,我們也是普通人,但這是我們的工作職責。我們平時的工作就是與各種病毒、細菌打交道,只不過這次的新冠病毒危害程度更高一些。”主管技師吳小鳳說,“我們科室之前進行過全員培訓,每個人都詳細地了解了新冠病毒的基本特點,能熟練掌握個人防護措施和新冠病毒的有效滅活方法。所以,一走進實驗室,因為規范操作和忙碌,已顧不上害怕了。”
新冠病毒的檢測危險性高、操作技術要求也高,需要有一定經驗。為保證檢測過程的生物安全,一開始都是由鄭友限帶領大家進入實驗室操作。在負壓的P2實驗室(生物安全二級實驗室),一般完成一次標本的檢測需要約4個小時。“負壓實驗室里比較悶,噪聲較大,實驗時需要精力高度集中,再加上穿防護服非常不透氣,所以一次檢測下來整個人都筋疲力盡,甚至會出現頭暈現象。”鄭友限介紹道,有時候剛做完一批次檢測,又有新的樣本送過來,檢驗人員又緊接著進行下一批的檢測。
令鄭友限欣慰的是,不管加班到幾點,不管多累,同事們從不抱怨,只想第一時間準確出具檢測報告,為流行病學調查和臨床治療提供保障。
持續探索 保障所有病例檢測準確
作為學科帶頭人,鄭友限帶領一幫年輕同事投入“戰疫”中,并幫助大家克服恐懼心理,積極探索研究特異、敏感和快速的新冠病毒實驗室檢測技術,確保目前全市所有病例的檢測均準確無誤。到目前為止,泉州市疾控中心已準確完成800多份新冠樣本的病毒核酸檢測。
從疫情發生至今,他幾乎沒有一天能好好休息,有時候剛回家躺下,又接到電話通知有新的樣本需要立即檢測。他說多虧愛人的理解和支持,毫無怨言地把所有的家務事都承擔起來,他才可以全身心投入到疫情防控工作中。
“疫情發生時,每個人都無法置身事外。我相信,只要全社會共同參與,科學有效防控,我們一定能取得最后的勝利。”他說道。(記者 張曉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