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在疫情防控常態化中全面推進復工復產達產,泉州不少企業和員工一起努力,共克時艱:一些企業尋找備用供應鏈,開足馬力生產,完成客戶轉交的大量訂單;一些企業及時調整發展計劃,開發新產品,拓展國內市場;有的企業員工主動提出降薪,與企業共渡難關。
在邁緯科技生產車間,工人正在全力以赴投入生產。 (陳凌鷺 攝)
鉅閩機械 調整產品結構 拓展國內市場
“我們正在研究如何進一步擴大大陸市場、拓展受疫情影響較小的國外市場,減輕疫情對企業的影響。”福建鉅閩機械有限公司副總經理黃大源說。
位于臺商投資區的鉅閩機械是一家專門生產制鞋機械的臺資企業,產品暢銷大陸,出口韓國、越南、印尼、巴西、墨西哥、秘魯、土耳其、南非等國家,客戶包括耐克、安踏、李寧等運動品牌企業。公司于2月12日復工,目前員工已經全部回到崗位上。在工廠車間,記者看到工人們戴著口罩有序生產,有的在調節數控機,有的在操作、查看設備。
“現在企業的生產運行一切正常。但是,隨著疫情在全球的蔓延,一些國外客戶受到影響開始減產,我們的制鞋機械訂單也會受到較大影響。”黃大源說,為應對疫情,大陸推出了一系列政策支持企業發展,減輕了企業負擔。
從鉅閩機械的訂單總量看,大陸市場和海外市場訂單量大約各占50%,目前大陸疫情防控形勢持續向好,國內生產生活秩序加快恢復,所以訂單比較穩定。如何減輕因疫情導致國外訂單減少的影響,是公司目前重點考慮的問題。對此,公司研究提出,調整產品結構,改變只做高端制鞋機械的現狀,通過采取部分配件國產化、開發中低端制鞋機械等措施,如針對非洲市場開發制作拖鞋的機械,滿足不同客戶群體的需求,進一步拓展海內外市場。
邁緯科技 客戶訂單轉交 產量不減反增
近日,記者在泉州經濟技術開發區的福建邁緯通信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包裝區看到,部分打包好的產品整齊堆放著,準備發給客戶。作為泉州第一批復工的企業之一,邁緯科技的一百多名員工已返崗復工。
為讓企業盡快復產,公司總經理陳興未雨綢繆,做好員工健康跟蹤管理,提早準備防疫物資:“員工絕大部分是泉州本地的,所以復工以后返崗率很高,目前所有生產線已經開足馬力生產。
邁緯科技是高新技術企業,疫情對訂單有何影響?陳興告訴記者:“我們的訂單不減反增,因為之前企業側重研發,小批量生產產品。疫情發生后,我們第一大客戶在武漢的工廠無法正常復工,他們就把大批訂單轉交給我們,所以公司正在全力以赴完成訂單。”
訂單雖然增加了,但是供應鏈上下游開工不同步給邁緯科技帶來了一定的困擾。陳興舉了個例子:“比如生產一臺直放站設備,在安裝的時候少一顆螺絲,就沒辦法完成產品。而螺絲供應商因為疫情影響復工,產量跟不上,我們原本的生產計劃就被打亂了。材料用完,工人就休息,材料一到貨,工人就得加班加點。”針對供應鏈上游供貨不足的問題,邁緯科技不等不靠,積極尋找備用供應商,頂著成本壓力、交付期限風險,牢牢把控產品品質。
“疫情期間,供應鏈上下游、貨物流通多少受到一些影響,但是我們相信,大家共克時艱,挺過去就是勝利。”陳興說。
山花陶瓷 員工主動降薪 助力企業發展
受疫情影響,不少外貿陶瓷企業面臨困境。德化縣山花陶瓷有限公司卻在困境中收獲了來自員工的支持與鼓勵,他們或主動要求降薪,或提出緩發工資,甚至有的員工還掏錢借給企業,與企業共克時艱。
山花陶瓷企業是一家成立了30多年的老企業,專注陶瓷加彩領域,產品暢銷國內及東南亞多個國家和地區。2月中旬,在當地政府的幫扶下,山花陶瓷抓緊制定復工應急預案,組織完成設備調試、原料整理、防疫物資儲備等工作,公司110多名員工全員復工。
3月以來,國外疫情迅速蔓延。受疫情影響,公司訂單大打折扣。公司辦公室主任顏麗珊介紹,公司生產的傳統佛像瓷雕產品為純手工作品,每一件的生產周期需要三個月,因此年前就已經備下了一些產品,“往年正月初八初九就開始復工發貨,今年卻鮮有訂單,貨品大量積壓庫存。加之公司年前新建廠房、擴大生產規模,導致資金周轉困難。”
公司面臨困境,不少員工主動要求降薪,以力所能及的方式助力企業渡難關。財務部顏惠卿甚至計劃著把自己的積蓄拿出來借給公司:“公司人性化的管理、對員工的呵護成長,一直感動著我。作為公司財務人員,深知公司的難處,這也是盡自己所能。”老員工徐彩花已在開發部工作17年,見證了公司的成長與壯大,“每個月我可以多還公司一些錢,或者延緩發放我的工資。”徐彩花說,在她最困難的時候,公司借給她一筆錢湊足購房首付款,她愿以自己的微薄之力與公司一起克服困難。(記者 陳凌鷺 顏雅婷 通訊員李宏圖 吳有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