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日上午的暴雨,讓市區南環路的積水問題受到市民關注。記者從市城管局獲悉,南環路筍江路口到南環路站前大道交叉路口積水整治,為我市“XIN”行動中心城區防洪排澇治理建設項目之一,目前已基本完工,預計積水現象下月可大為改觀。
據悉,2019年以來,中心城區滾動拓展實施21個防洪排澇治理建設項目。市、區兩級今后將持續加大對所轄片區、路段等易澇點監控力度,發現積水問題及時研究解決,并適時拓展新增項目,不斷完善防洪排澇基礎設施,讓群眾出行更安全。
位于市區東海片區的柯石排洪渠生態綠廊工程,是我市“XIN”行動中心城區防洪排澇治理建設項目之一,本月底將全面完工。昨日記者在該工程泉州師院段現場看到,原本雜亂不堪的水潭已填土成坡,變成大片綠草地,排洪渠旁架起了一座蜿蜒200余米的親水橋,美景令人心曠神怡。 (王樹帆 陳起拓 文/圖)
南環路、海西汽配城積水現象下月將大為改觀
逢水必淹,是不少人對江南片區南環路及池峰路海西汽配城路段的印象。在昨日上午的暴雨襲擊中,南環路路面一度積水,之后積水漸消。
據悉,早在2017年,鯉城區就針對江南片區排澇系統不完善、排水能力明顯不足等問題,展開積水改造、整治。為確保渠道的排水行洪能力,在過去幾年,江南片區淤積的大小渠進行了全面的清淤、改造,如長3000米、寬27—32米的南低渠已清淤疏浚完成;繁榮渠面上的水閘被拆除,洪水排泄不再有“攔路虎”;長達500米的井美渠經過清淤疏浚,水流輕盈許多。
道路排水系統梳理方面,結合南環路、筍江路道路及景觀提升工程,鯉城區對南環路雙向共30公里的雨污水管道,筍江路兩側約5.4公里的排水管道逐一進行清淤、改造,目前工程已完工。記者采訪得知,之所以南環路時不時還會有積水現象,與該路段排水泵站還未實現自動化啟動有關,目前正在辦理用電手續,下個月待電源全部接入后,該泵站可全自動使用,屆時該路段積水現象有望改善。此外,去年以來,繁榮路、江南大街海西汽配城路段和池峰路的雨污水管道進行了清淤改造,目前已完成排水泵井施工、軸流泵安裝以及配電箱變安裝,正進入接電源調試階段,預計這個月完工,屆時海西汽配城路段的積水現象將大大改觀。
7個項目基本完工道路排水能力增強
記者獲悉,在已滾動拓展實施的21個防洪排澇治理建設項目中,基本完工7個,在建8個,正在開展前期工作的有6個。
已基本完工的7個項目為北峰豐州片區滯洪排澇系統一期工程第一標段、玉蘭渠(北渠至51號路)建設工程、泉州市北渠潭美倒虹吸工程、潯美排洪渠(北渠以北段)整治工程、實驗中學門口積水整治、南環路筍江路口至南環路站前大道交叉路口積水整治、普賢路加壓排水泵站及普賢路K3+260排水現狀溝渠改造工程,涉及的多數道路遇暴雨排水能力得到增強。
在建的8個項目為:站西排洪渠西延伸段、站西排洪渠交通樞紐段、柯石排洪渠生態綠廊工程、法石排澇泵站、沉洲路積水整治、泉州市南北大道漳泉肖鐵路段積水點改造項目、仙堂滯洪區工程一期工程,繁榮路、江南大街海西汽配城路段和池峰路積水整治。其中,柯石排洪渠生態綠廊工程本月底將全面完工。記者發現,在近期的多次強降雨中,該工程涉及的東海大街泉州師院段均未見積水。
正在開展前期工作的有6個,分別是霞洲引港整治工程、烏石山滯洪區工程、洛陽江流域綜合整治—潯美滯洪湖景觀公園、西北洋排洪溝渠C段分洪渠工程、八攔壩排洪溝、蘭田渠整治工程。
市城管局相關負責人表示,根據中心城區近期實際發生的積水情況,該局將加強協調,督促各項目責任單位加快建設進程,全力推進防洪排澇設施建設。正在開展前期工作的項目,多數為體量大、改造時間長的滯洪區項目,為確保行洪排水安全,將推動各責任單位按輕重緩急原則,采取建設山體截洪溝等臨時措施,緩解道路積水問題,保障人民群眾出行安全。
□記者 陳淑華 通訊員 柯鑫鑫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評論, 登錄| 注冊
爭春時 趕訂單2025-02-13
閩南網推出專題報道,以圖、文、視頻等形式,展現泉州在補齊養老事業短板,提升養老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