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業區內垃圾堆積 半個多月未清運》追蹤
企業將按規范建設臨時存放點,對垃圾實施分類處理
豐澤城東潯美工業區內多家企業爆料,工業區的工業垃圾半個多月沒有清運,導致工業區內垃圾堆積了很多。市生態環境局表示,工業垃圾處置實行企業主體責任制,誰產生誰處置。隨后,泉州市生態環境局、豐澤區政府連續召開協調會,向企業提供工業垃圾處置單位名單由企業對接。近日,《泉州晚報》報道了這一事件。昨日記者了解到,工業區內的存量垃圾已經清理完畢,有些企業已經在建設臨時存放點,將按照要求進行垃圾分類。
此前堆積的垃圾已被清理
現場
存量垃圾清理完畢
昨日下午,記者再次來到城東街道潯美工業區。一家企業的空地上本來堆積著大量垃圾,現在已經被清理一空,靠近工廠的一側,一個鐵皮屋正在建設。該企業負責人告訴記者,8日上午10點半左右,市、區兩級生態環境局召開現場協調會后,這些垃圾當天傍晚全部清理完畢,“部門要求企業進行垃圾分類,我們也承諾會建垃圾分類房,做到分類放置,不露天堆放。”因此,這兩天正在抓緊建設垃圾臨時存放點,“建好后,到時還會做垃圾分類標識。”
城東街道分管環衛工作的徐先生表示,根據協調會部署,潯美工業區內40多家企業都要對存量垃圾進行清運,目前已經全部清理完。“我們將兩家清運消納工業垃圾單位的電話號碼印發給每一家企業,讓他們自己對接。企業也認識到工業垃圾和生活垃圾不能混裝。有消納的地方,有處理的企業,市、區生態環境部門及街道會不定期檢查,這樣就可以實現長效管理。”徐先生說。
告知企業要對垃圾分類
市生態環境局固管中心相關負責人表示,一般工業固廢產廢單位應落實主體責任,按照《一般工業固體廢物貯存、處置場污染控制標準》建設符合規范的貯存場所或處置場,建立工業固廢管理臺賬,委托他人處置的還應簽訂書面合同。工業垃圾處置是一種市場行為,誰產生誰處置,這樣可以倒逼企業減少工業垃圾的產生。
該負責人表示,此次事件的源頭是部分企業垃圾分類沒有做好,之前很長一段時間工業垃圾是和生活垃圾混在一起運到填埋場填埋。現在按照市里垃圾分類的要求,生活垃圾、工業垃圾、建筑垃圾要分開,不分開就無法清運,但不少企業意識并未轉變,依然未進行分類。本報報道后,8日市生態環境局、豐澤區政府連續召開協調會,挨家企業去通知,告知要垃圾分類,并提供兩家清運消納單位讓企業自己對接,市、區生態環境部門及街道會不定期進行檢查。
企業建設臨時存放點,分類堆放垃圾。
部門規定
固廢污染處罰將更嚴厲
市生態環境局執法支隊相關負責人表示,他們平時一直都有進行不定期檢查,對于亂傾倒工業垃圾的行為依法查處,“按照相關法律規定,工業垃圾必須要規范貯存、規范處置。”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固體廢物污染環境防治法》規定,不按照國家規定申報登記工業固體廢物,或者在申報登記時弄虛作假的,將被處五千元以上五萬元以下的罰款。未采取相應防范措施,造成工業固體廢物揚散、流失、滲漏或者造成其他環境污染的,將被處一萬元以上十萬元以下的罰款。
該負責人提醒,今年4月29日,十三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十七次會議審議通過了修訂后的固體廢物污染環境防治法,自2020年9月1日起施行。修訂后的固體廢物污染環境防治法對固體廢物管理更加嚴格,處罰也更加嚴厲。修訂后的法律規定,擅自傾倒、堆放、丟棄、遺撒工業固體廢物,或者未采取相應防范措施,造成工業固體廢物揚散、流失、滲漏或者其他環境污染的,將被處所需處置費用一倍以上三倍以下的罰款,所需處置費用不足十萬元的,按十萬元計算。產生工業固體廢物的單位未建立固體廢物管理臺賬并如實記錄的,將被處五萬元以上二十萬元以下的罰款。(記者 吳志明 文/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