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泉州在人才“港灣計劃”實施進程中,注重人才服務體系建設,人才工作信息化云平臺投入運營,線下人才服務框架成形顯效。今年,泉州市狠抓改進人才服務八條措施,升級人才服務云平臺,逐步實現政策信息“一站通曉”、涉才服務“一碼通辦”。發揮“一中心、一專窗、多站點”服務網絡作用,將人才辦事“一趟不用跑、最多跑一趟”的內涵,從辦理涉才事項向其他行政審批、生活服務方面延伸,進一步營造“近者悅遠者來”的人才生態。
打造人才工作信息化云平臺 惠才服務政策“碼上享”
線上申請人才認定、申報人才政策、提交材料……以泉州市高層次人才“一站式”服務大廳網站、“泉州高層次人才”微信公眾號、“人才港灣”APP為主體的人才信息化服務網絡,讓涉才事項辦理“一趟不用跑”。
這樣便利的涉才事項辦理服務,在疫情期間作用凸顯,保障了惠才政策第一時間落實,在一定程度上增強了泉州市用人單位引聚人才的軟實力。根據《關于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期間支持用人單位引聚人才復工復產的十條措施》,對用人單位疫情期間擬新引進的人才,可對照《泉州市高層次人才認定標準》,直接登錄泉州市高層次人才服務中心官網,線上申請泉州市高層次人才預認定,人才來泉落地后第一時間兌現相關政策待遇。據統計,今年以來全市已新認定了1811名高層次人才。
為了讓高層次人才更便利地享受惠才政策,5月底,泉州市委組織部、泉州市人社局舉辦了一場泉州“人才港灣”APP一碼通和管理小程序功能培訓。如今,泉州市高層次人才不必攜帶人才證,只需出示“人才港灣”APP生成的二維碼,就能免費乘坐公交、騎小黃人,免門票游覽國有A級旅游景區、觀看市直專業劇團演出,免費到定點健康體檢單位進行體檢。
與此同時,各縣(市、區)也根據當地人才工作實際,積極開發智能化、便利化的人才服務軟件。
晉江運用數字信息科技,整合晉江所有的涉才政策、惠才服務,創新推出人才“碼上”服務。各類人才只需登錄“人才晉江”微信公眾號,進入“服務廣場”,掃一掃“服務事項預約登記”二維碼,就可以預約工商登記、醫療便利等66個行政服務事項及人才社交、景區免費講解等生活服務事項。晉江市委人才辦工作人員洪肇堆表示:“目前使用的是‘碼上’服務1.0版本,我們正在與第三方進行洽談,預計在下半年推出服務更智能、內容更全面的2.0版本。”
臺商區正在探索建立人才大數據綜合服務平臺。據泉州臺商投資區黨群工作部人才辦副主任李麗芬介紹,平臺將采集轄區人才、產業相關數據,對人才現狀、人才需求、人才流動、企業需求等進行大數據分析,為政策制定、人才工作開展等提供參考;集納所有涉才政策,整合各部門申報窗口,設立政策申報兌現系統;開放企業端口,讓企業在服務平臺上發布招聘需求、崗位職缺需求、市場需求等。與此同時,臺商區啟動建設泉臺人力資源服務產業園,打造人力資源服務和對臺招商引資服務平臺;建設泉臺工業設計人才服務中心,為泉臺工業設計人才提供培訓交流、展示推廣和創業投資等定向服務。
拓展“一站式”服務框架 人才服務向下沉向外展
線上服務更周全,線下人才“一站式”服務框架也不斷完善。在市級“一站式”服務平臺延伸到縣級高層次人才服務中心、國際人才港、青年人才服務中心、41個“人才之家”的大框架下,今年泉州市涌現出行政中心服務專區、鄉鎮服務站、產業園人才服務中心等人才服務站點,將“一窗受理、集成服務”向下沉、向外展,努力為人才營造安心、放心的創新創業環境。
5月底,南安市行政服務中心“南安市高層次人才服務專區”正式對外開放,這里成為服務南安5400多名各級高層次人才的“新窗口”。泉州市高層次人才、閩南科技學院教授謝三都到南安市行政服務中心辦理購買人才房相關手續,成為享受辦事“一對一”“點對點”服務的首批人才之一。“購買人才房需要找住建、房管等單位辦理相關手續,我第一次到行政中心辦事,去之前還擔心可能會很麻煩,沒想到有人才服務專員帶我逐一到相應的窗口辦事,真是很方便。”謝三都說。
“我們今年建設的‘智匯安溪云平臺’,以小程序和網頁端為主體,為人才、企業、游客開放不同的服務模塊,提供個性化、定制化服務。現如今正在進行內測,計劃于月底正式推出。”安溪縣委人才辦相關工作人員介紹,該云平臺不僅囊括了市縣人才政策、人才工作資訊、人才企業招聘信息,還具備大數據分析、人才供需匹配等功能,待籌建中的安溪縣人才創服聯盟成立后,云平臺還將發布該聯盟為各類人才、企業提供優質的各類創新創業服務。與此同時,高層次人才到行政服務中心辦事即可享受人才服務專窗提供的三個“Dai”辦服務:“待辦”,專窗為人才提供各類專屬服務,人才在休息室等待,由服務專員辦結;“代辦”,業務需其他部門審批且無需人才到場辦理的,人才只需提供相關材料,專窗服務專員代為辦理;“帶辦”,業務需要人才本人到場辦理,專窗服務專員全程帶領人才到各相關單位優先辦理。安溪縣高層次人才發展服務中心副主任張杰培告訴記者:“下一步我們將把專窗功能覆蓋到各鄉鎮,通過設立高層次人才服務站,為更多高層次人才就近提供三個‘Dai’辦服務,讓他們安心投入創新創業。”(記者 陳凌鷺 通訊員 沈忠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