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泉州市出臺進一步堅持和深化科技特派員制度的行動方案,推動全市科技特派員工作不斷深化、拓展、提升。
方案進一步拓寬了科技特派員的選認渠道和范圍。“以后將打破行業、地域、身份等限制,不拘一格選認科技特派員,實現創業和技術服務鄉鎮全覆蓋, 帶動行政村服務全覆蓋。”市科技局相關負責人透露,泉州市將以高校、科研院所、龍頭企業和鄉鎮(街道)服務中心等為載體,逐年擴增科技特派員服務站,每年計劃設立10個以上。
科技特派員的服務方式也得到優化。方案明確了以用為導向,鼓勵科技特派員跨區域、跨單位服務,明確建立科技特派員間的合作聯動機制,組建多學科融合的技術團隊,推動“單人單點”服務向“組團聯動”服務轉變。“為增強科技特派員服務供給的有效性和精準度,我們將建立‘基層提出需求、市縣主動認領’的‘訂單式’需求對接機制。”該負責人介紹,這其中將嫁接“云服務”平臺,通過需求導向、自下而上的方式,為農戶和經濟實體提供“菜單式”服務。
為進一步激發創新服務動能,方案鼓勵科技特派員在符合條件的前提下,以項目、技術、信息、管理、資金等方式與服務對象結成風險共擔、收益共享的利益共同體。“科技特派員在兼職服務期間,領取服務對象給予的合法報酬或從利益共同體獲得的收益,屬于合法收益,歸科特派員個人所有,不受本單位績效工資總量限制,不計入本單位績效工資總量。”上述負責人表示。
泉州市將鼓勵特色鄉鎮開展先行先試,引導高校、科研院所為推動鄉村產業轉型升級提供技術支撐,定向為貧困地區和貧困農戶開展產業幫扶和創業指導服務。在工作保障方面,除了進一步完善科技特派員工作聯席會議制度,泉州市還將從今年起,市級每年從科技創新專項中安排1000萬元科技特派員專項資金,實行正向激勵,將縣(市、區)科技特派員工作納入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綜合考核,實行績效考核,分級分類進行扶持。(記者王樹帆 通訊員王建平 王燕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