泉郡后山宮里的嗦啰嗹龍頭已經接受香火14年了,不少信徒會去那里祈福。78歲老人李金針便是這尊龍頭的雕刻者,也是14年前為社區重拾嗦啰嗹游街盛況的發起者和組織者。
李金針從小喜歡做手工活,中學時代便參加過全省的航模制作大賽并拿獎,結婚前自己制作家中所有的家具門窗,退休后潛心鉆研手工,雕刻龍船模型。他還會制作五六種樂器,而且自學自彈,雖彈得一般,但樂在其中。
家里的陽臺便是李金針的小小工作坊
80厘米嗦啰嗹龍頭 他花3個月雕出來
在鯉城聚寶社區,不少老人提起2006年重新組織起來的嗦啰嗹游街盛況都激動不已。“這是泉州的傳統,也是我們小時候的記憶,大家都非常歡喜,擺供桌迎神明求平安,這是我們鄰里之間的盛會。”社區老人王大爺說。
經歷當年游街活動的老人都知道,那場端午習俗能辦起來都虧了李金針。當年李金針64歲,他在電視上看到安海的嗦啰嗹表演在電視臺播放,反響挺不錯,卻和他記憶中小時候看到的泉州本土表演不一樣。于是,他便有了自己雕刻嗦啰嗹龍頭并組織一場端午游街,重現泉州嗦啰嗹習俗的想法。
雕刻龍頭歷時約3個月,他查閱一些歷史資料,結合自己的記憶,先用泥土做了一個模型作為參考,然后買了一塊樟木,打造一尊高約80厘米的龍頭。緊趕慢趕,龍頭在當年的端午節前完成了。之后,他便開始組織嗦啰嗹游街表演,還幫表演者化過妝。
李金針制作的兩艘龍船模型長達1.4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