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可怕了!太可怕了!”回想起昨天中午的經歷,阿彬心有余悸。當天下午1時多,93歲高齡的林漢水吃午飯時被紫菜噎到,昏迷倒地。接到消息趕回家的阿彬,持續(xù)為他做了20多分鐘心肺復蘇,終于將老人救回,“學急救,真的可以救命!”
2018年阿彬參與急救培訓(受訪者供圖)
吃飯時人事不省 心肺復蘇20多分鐘救回
阿彬在泉州市區(qū)美食街開了一家永春白鴨湯店,當天下午1時多,正在店里忙的他,接到了母親的急電。母親在電話中哭著說父親吃飯時突然就不行了,讓他趕快回去。他匆匆忙忙騎上電動車,三四分鐘就從美食街趕到了九一街紡織站宿舍父母的家中。沖進門,只見老父親癱倒在椅子上,不省人事,臉色發(fā)黑,手腳冰涼,大小便失禁。學過急救的阿彬,意識到父親可能是食物堵住氣管發(fā)生窒息,導致心跳呼吸停止,立刻幫父親做起了心肺復蘇。
“一開始沒有反應,按壓了一會,又結合人工呼吸之后,慢慢感覺他鼻子有動靜,我知道他還活著,搶救是有效的。”阿彬回憶,他持續(xù)不停地為老人做胸外按壓和人工呼吸,慢慢地,老人家吐出了一團紫菜,又漸漸地有了粗重的喘氣聲。心肺復蘇持續(xù)了20多分鐘,老人終于恢復了意識,臉色不再發(fā)黑,轉為紅潤。又休息了半個小時左右,老人臉色終于恢復如常,也能開口講話了。再過一個小時,老人已經恢復了正常,能吃得下面線。
感恩曾學過急救知識 全市10萬余人參加培訓
“真的非常感謝老師們,如果不是學了急救,我爸就沒了。”阿彬充滿感恩,將信息傳回泉州市急救指揮中心急救科普基地,他曾經學習急救知識和技能的地方,“當時我媽哭得非常傷心,她以為我爸已經不行了”。
阿彬是《東南早報》20年的忠實讀者,也是東南早報·東南公益協(xié)會的一名熱心會員。2018年,東南公益組織會員前往泉州市急救科普教育基地參加急救培訓,阿彬報名參加,之后一有機會就前往復訓,熟練掌握心肺復蘇技能。
“如果我不懂急救知識,就算再打120也來不及了。”阿彬說,“真的很可怕,大家都應該來學急救,真的可以救命!”
泉州市急救指揮中心培訓科主任、泉州市急救科普教育基地負責人陳榮明告訴記者,根據(jù)阿彬的描述,病人高齡,進食時發(fā)病,發(fā)現(xiàn)時已無反應,臉色發(fā)黑,小便失禁,通過檢查口腔,發(fā)現(xiàn)有紫菜,可以推斷其氣道異物梗阻引起窒息,且導致心跳呼吸停止,做心肺復蘇是準確的。“異物引起的窒息,一旦導致人無反應,必須立即做心肺復蘇,胸外按壓和人工呼吸配合做。”
據(jù)了解,心跳停止后,“黃金搶救時間”是4分鐘。4分鐘后,腦細胞就會受到不可逆轉的損傷,如果時間在10分鐘以上,即使病人被搶救過來,也可能是腦死亡或植物人,所以有“黃金四分鐘”的說法。
泉州市急救科普教育基地一直致力于公眾急救科普,希望更多的人可以學會急救知識和技能,在必要的時刻出手挽救生命。自2016年成立以來,該基地已組織培訓了全市10萬余人學習急救技能。(記者 許鈸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