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境空氣質量持續向好
去年全市各地綜合指數排名德化居首
來自市生態環境部門的通報顯示,剛剛過去的2020年,泉州市環境空氣質量保持優良并持續向好,中心市區(鯉城區、豐澤區、洛江區)環境空氣質量達標天數比例為97.5%,同比上升1.1個百分點。
根據環境空氣質量相關評價標準,2020年,泉州各地環境空氣質量綜合指數范圍為2.13—2.81,首要污染物主要為臭氧或可吸入顆粒物或細顆粒物。空氣質量達標天數比例平均為98.4%,同比上升1.1個百分點。空氣質量降序排名,依次為:德化、永春、安溪、泉港、石獅、惠安、晉江、泉州臺商投資區、南安、鯉城(并列第10)、洛江(并列第10)、泉州開發區(并列第10)、豐澤。
過去一年,我市著力抓好源頭管控,有效提升大氣減排精準治理。以大氣污染專項整治為重點,深入推進涉揮發性有機物、建筑施工揚塵污染、道路揚塵污染、禁止燃放煙花爆竹、油品質量升級、船舶用燃油、露天燒烤污染、露天焚燒垃圾污染等8個專項整治行動,完成199個省市大氣精準減排治理重點項目。推進12臺65蒸噸以上燃煤鍋爐超低排放改造和閩光鋼鐵超低排放改造,完成16個重點工業爐窯治理項目。建陶行業污染綜合整治方面,建立分類評級制度,優化建陶企業錯峰生產方案,有效降低建陶行業對環境空氣質量的影響。
以臭氧污染突出的春末夏初、夏末秋初以及顆粒物污染突出的冬春季等時段為重點,我市集中力量開展強化監督攻堅行動,推動解決區域突出大氣環境問題。泉港、晉江、南安、惠安等地分別制定行業整治方案,針對性開展行業整治。
移動源污染治理方面,加強機動車排放檢驗機構監督管理,采取隨機現場抽檢、排放檢測比對、遠程監控排查等方式,實現監管全覆蓋。同時,組織24家新申請檢驗機構環保檢測線現場驗收,并開展部門聯動路查。加快建設完善機動車排放監控系統,全年共遙感監測機動車761萬余輛,發現超標車輛11450輛。
為強化區域聯防聯控和污染天氣應對,我市還建立健全空氣質量聯合會商制度,生態環境部門會同氣象部門每月加強會商,強化污染天氣預測預警,并按照污染天氣清單化調度機制,對重點涉氣工業企業實行污染天氣應急減排分類管控。(記者謝曦)